(修改自網路文章)
覺察自己的能力,跟學不學佛,修不修煉,學不學心理學,是不是基督徒,並沒有絕對的關係,這些雖然有可能幫助提升這個部分,但是「覺察力」是我們本來就有的。
如果我們和家人、朋友之間,一看到甚至只是一想到這個人或者某件事,心裡就開始有些緊張、害怕,或是過度的興奮,當我們意識到了,我們有沒有進一步地去觀察?
假如當下我們因為這件事情,心裡的疙瘩沒有化掉,之後心結就會越來越大;或者疙瘩背後還有幾年前那件你覺得他辜負自己的事……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孤立的,其實是一個「延續」。
好比泊湖,湖水是從四面八方匯聚過來的,除了我們看得到的,還有周圍的山脈下,還有大量的地下河和地下岩洞,裡面都是水,包括天上的降水,所有的這些都會匯進這個湖。
我們身心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過去發生過的一切事件的延續。對此,我們有沒有觀察和了解?
如果意識到了,也觀察、思考了,有沒有想過,要在心裡許一個願,
希望能把這件事情梳理清楚,然後有一個對自己、對別人最合適的結果。這就是發現問題,觀察問題,然後有一個意願,小心地行動。
所有的心理學,不管是弗洛伊德,還是榮格,都是從觀察而來。早期佛教經典也都是在講觀察、覺察,而不是僅僅是磕頭燒香,祈求保佑。當我們失去了面對問題、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之後,我們會努力的向外尋求答案好解套,我們會找專家、老師或者佛菩薩給答案。
但其實所有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答案」,我們心裡面都有一個譜,只是我們沒有向內看,向內看見自己。作為心智過於強化的現代人,觀察可以先從我們自己的身體開始,比如我們做瑜伽,做的時候要把心念、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其實這些訓練都是指向「覺察自己」,只是用了不同的概念、方法。
比如我們在做前彎的動作,腰彎不下去,肌肉拉得很痛。這個時候如果升起的念頭,是看看周圍的人是不是做得比我好?心裡還覺得不好意思等等。這樣,我的注意力是放在外面,我的眼睛在看旁人。
但如果我專心地去體會自己的狀態,體會自己的每個細微的動作和呼吸怎麼配合,思考如何才能讓自己更放鬆一些。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讓向內看的過程,我的注意力、觀察力是放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我們對自己的覺知力會因此提高。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的時候,我們的能量就會往身體集中,這種方法能自然化解身體上的很多問題。
其它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說情感上、生活上、事業上的很多問題,並不是我們的經驗或者知識不夠,其實是注意力放錯方向,以至於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過錯、別人的問題、別人的種種,而沒有看見問題的根源,都跟自己有關。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