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劉仁州

面對衝突

(摘錄自「昌哥網路平台訪問劉仁州老師」,文字整理/劉曉芸)


很多人在表達事情的時候,很害怕跟對方起「衝突」,

但「衝突」其實會讓我們遇見幸福。


衝突、糾紛、紛爭,指的是兩個人在需求上、價值觀念和利益等上面有不一樣的認知與想法。衝突也可以指一個人內心的現象。


為什麼我們害怕「衝突」?可以回想看看自己的成長經驗,不管是自己的衝突經驗,還是面對生活中其他人之間的衝突,當時的我們是什麼心情?當時的「衝突」之後的情況又是如何?如果在我的經驗裡面,大部分的衝突都帶來恐懼、驚嚇,衝突過後帶來的是更多的爭吵、冷戰、分離、痛苦等負面後果,那長大後,我們會害怕衝突,我們會想要避免衝突。


「衝突」會破壞關係,但「衝突」也會建設關係。「衝突」會給家庭或關係帶來分裂、毀滅、痛苦,但「衝突」也會讓彼此相知更深,更懂得去彼此相愛和尊重;所以關鍵不在「衝突」,關鍵是我們對衝突的態度,還有面對處理衝突的能力。


你越逃避衝突、越害怕衝突,衝突對你的威脅、壓迫就越強大。你越勇敢面對衝突、越努力願意面對和嘗試,並且學習;將所學帶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衝突上,經過不斷的練習,你在面對衝突的技巧、能力、膽量就會越來越好。


「衝突」是正常的、是平常的。


夫妻之間、親子之間、職場、朋友、陌生人等等,都有可能發生衝突,這是所謂的「外在的衝突」;想講的話一直沒有講,會很懊惱,甚至在內心罵自己無用,但真的碰到那個人的時候,卻又講不出來想講的話的情況,也是「衝突」。有些人不敢得罪別人,或者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或需求、不敢去呈現自己的情緒,不管是不滿的情緒或任何情緒都不敢去做表達,這些是所謂的「內在的衝突」。


外在衝突多了,對人際關係不好,可能會跟很多人敵對或可能有人處心積慮想要打擊。內在衝突多了,可能身體就要出狀況,很多人的身體狀況就是因為內在衝突一直沒有解決。(身體的狀況包括情緒的狀況,如憂鬱症、焦慮症,或常常爆發情緒、有一股衝動。)


要處理衝突,我們要對情緒有所認知。「情緒」是中性的,它沒有好或不好;「情緒」是一種能量,這個能量不是要去壓抑它或縱容它,這個能量是要去做一個好的管控。


能量是我們生活的活力,是人在生活中的一種熱情和企圖心。當我們沒有這個能量,整個人就會感到消極、死氣沈沈、一點力量也沒有,這樣的人活著也很辛苦和痛苦。


衝突很多時候從表面上看,像是來自一個外在的因素,但每一個外在的因素都相對的有一個內在的因素。而內在的因素可能來自於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經驗,或者我們成長過程中,有一些沒有消化、沒有處理好的挫折感及受傷的感覺。


一個外在的事件,如果我們有機會去探索,並且去察覺「原來我對這件事有這麼強烈的感受和情緒,是因為我的小時候遭遇到的事情,或者跟被我壓抑的一些事情有關。」我們需要好好的面對過去的那個事件。當我們處理了過去該面對而沒有面對的事情之後,當生活上再次發生類似的事情,我們的感受跟反應就不會那麼強烈。


不敢衝突的人就像我們的地殼在累積能量一樣,當累積到一個時候就會爆發。所以不敢衝突的人並不代表他永遠都不衝突。他可能每隔三個月或半年就要爆發一次,每一次爆發的強度都很大,通常不是毀滅自己就是毀滅對方。


面對衝突我們一定要有警覺性,要明白「衝突」和「失控」是不一樣的。我們倆個人有不同的觀點,你一言我一語互不妥協,這是「衝突」。衝突到最後情緒高漲、口不擇言、吼叫打人時,就是「失控」。當我們察覺到衝突的情緒快要來到失控的地步,我們要有警覺性,要喊停。我們要具備「喊停」的能量,就如同籃球教練會在關鍵時刻「喊停」召回球隊喊話。


在家人朋友之間,我們可以彼此有一個「何時該喊停」的約定。尤其是面對重要的關係,在衝突裡輸贏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學習彼此相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衝突」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彼此相愛,我們能不能好好把握,讓「衝突」在我們的生命中產生好的影響,而不是造成負面、破壞性的影響。有時候甚至要能跟對方說:「我們之間有衝突,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是我們彼此的認知上有不同。」


認知 我們有衝突的點,

但不要把注意力擺在對錯和輸贏的上面。


彼此分享彼此不同的認知和觀點,分享彼此不同的需求,在兩個不同之間,透過構通、商談來尋找一個你我都可以接受的中間點。


當我們有不同觀點、看法、需求時,我們努力為自己講話,聽不見別人說話,這是衝突;但是衝突過後,我們彼此冷靜,整理自己的思緒與狀態,然後再找對方溝通,尋求了解與被了解。當我們每次都用如此面對「衝突」,相信衝突會帶我們遇見幸福。



#劉仁州老師

#面對衝突

#情緒


408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