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劉仁州

【「劉老師說」系列】 學習做一面鏡子

已更新:2021年6月23日

(劉仁州老師口述,劉曉芸整理)


如果我們很清楚一個人他是在借題發揮他的情緒,譬如說這個人是因為家人病危心情不好,但是他不會直接講:「我因為我的家人的事情,我心情不好。」他反而是轉移目標說:「你東西沒放好」等等,來借題發揮。那周遭的我們可以怎麼跟他相處互動呢?


如果你在他說這個東西沒放好的時候,你就針對說:「這個東西沒放好,值得你這麼生氣嗎?」我想這樣的講話,可能對當事人沒有幫助。如果你直接點他說:「你是因為你的家人,所以心情不好,你在借題發揮」,對方可能也會不高興。


這樣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不要直接跟他對抗,允許對方心情不好,允許對方有挑剔的言語;如果他沒有做一些肢體上的衝突,或是傷害自己的行為,那我們讓他發發脾氣。


事後如果對方的心情比較平復了,我們能不能有機會找對方談一談,在談的時候,我們的口氣很重要。不要讓對方有感覺到我們是在批評或指責的意味。可以跟對方說:「剛剛你對某些事情你很有情緒,但是我不是很了解;我知道這個事情是會讓你有情緒的,可是我感覺你的情緒特別的大,那我不是很了解為什麼你會發這個大的情緒。」


很多時候你不一定要對方來回答,這樣的談話其實不是一個「對話」,不是我問你,你要回答。我只是反應我的感覺跟觀察給對方,如果對方是一個有能力觀察自己的人,他可能會藉由你的反應回過頭去觀察自己;如果這個人沒有能力觀察自己,那他可能會不接受,或者反彈,但這是他的事,我們已經把我們的感受給了對方。


也就是說,如果我是一面鏡子,那我們已經完成做一面鏡子的工作或任務,至於照鏡子的人,他要不要照鏡子,這個是他的決定。鏡子沒有責任要讓照鏡子的人,一定要看見自己;鏡子只是如實的去照映呈現,至於照鏡子的人是什麼樣的個性、什麼樣的生命的狀態,那是他的事,那不是鏡子的事。


這樣的時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一些課題。所以當別人的課題在發作的時候,如果我們在他的身邊,我們自己的課題也有可能不知不覺地被挑起來。


對方不去面對自己的課題,拿你來做文章;那你的課題被挑起來,你也不去面對自己的課題,你也拿對方的言行做文章;那當然兩個人就對上了。對方就會認為他會這麼生氣都是因為你,你也認為我會這麼受傷,都是因為他;那就沒完沒了了。


如果我們不去處理對方的課題,

我們只處理自己的課題,

我們就不會跟對方對上。



34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