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州老師口述,劉曉芸整理)
不管在家庭或是在學校,我們一定要把「發生事情」當作是正常、平常;「沒有發生事情」是不尋常的。只要一整天下來都沒有發生事情,家長也好,老師也好,走出校門都要抬頭看天,感謝老天,又平安渡過了一天。
生活中有小孩子,
會發生事情,會有意外的發生,
這是非常「平常」的情況。
為什麼這樣的情況要叫「平常」?也就是說,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大人,不管是老師或是家長,就是平常心對待所發生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認為:一天沒有事情才是平常、正常;發生事情就是不正常,那我們就很容易緊張、焦慮、有情緒。我們會開始怪東怪西,然後就會希望小孩最好從早上到學校,就定在那裡都不要動,一直到放學的時候再回去。都不要動,「不要動」就不會發生意外。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小學生,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小學、國中都是一個很好動的年紀,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階段,情緒的掌控能力還是薄弱需要練習的時候,一點點小事的發生,情緒很容易被刺激到。
當有狀況出現的時候,對老師、對家長、對孩子而言,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的機會」。學習,不只是去學習「處理事情」,也是學習去「看見自己」。看見自己在這樣的狀態底下,我們會怎麼樣?我為什麼會這樣的反應?事情發生的那個瞬間,我的心情是怎麼樣?為什麼事情一發生,我的情緒馬上就被刺激到,這個跟我們自己是怎麼長大過來,又有什麼關聯?
沒有一個老師或是家長,可以叫小朋友小心,當我們越叫小心,小孩就越不小心。只有孩子告訴自己:「我要小心」,因此他在做動作的時候,他就會去注意。
★ 為什麼一個孩子會小心?
因為他知道,當他發生事情的時候,會影響一些人;影響父母,影響老師,影響同學。
★ 為什麼一個孩子會很在意他的行為去影響到別人?
因為這些人是他心裡面很尊敬,或是他心裡面很愛的人。所以當他對人有那份愛與那份尊敬,他就會小心。
★ 但是很多孩子現在並沒有這份對人的愛與尊敬,怎麼樣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呢?
當事情發生之後,大人的處理方式,大人的對待方式,大人怎麼去跟孩子談是很關鍵的。當爸爸媽媽願意去辛苦、去承擔,但不會去抱怨或責怪孩子:「都是你搞出這些事,把我搞成這個樣子」。漸漸地孩子他慢慢就會體會到那份對人的愛與尊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