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州老師口述,劉曉芸整理)
劉老師:你講的那些話都是白講的,你那個「講」只是講給自己聽的,你不是講給孩子聽的。孩子有孩子自己的看法,你真的叫他自己通車,他也不是那麼不願意,他也不是不能,他的困難他會解決,而且他已經是國二不是小二。
你更輕鬆的方法就是很平和的跟先生轉達兒子發生了什麼事,然後聽聽先生的感想,或者他想做什麼,或者他不想做什麼。
媽媽:我先生會叫我「不要管」,他說我不管就是好事。
劉老師:那你可以問他為什麼叫你不要管;不管,這個孩子將來的狀況會不會越來越差?
孩子,難道不是他兒子嗎?難道他不喜歡這個兒子嗎?我相信妳先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該講話時他就會講。
媽媽:我覺得我老公很奇怪,有時候我跟他講孩子怎麼樣,他會跟我同口徑去責備孩子。責備完孩子之後,他就會用很生氣的口氣跟我說:「這樣你滿意了嗎?我現在就是用你的方式,你滿意了嗎?這樣其實是不會比較好。」
但是我看先生用他的方式,我會很火啊!在我眼裡,他的方式我覺得是「不管」。他會跟我說:「你覺得你兒子有那麼笨嗎?」但是我會覺得他什麼都沒有處理,他只是聽我講完。
劉老師:如果發生的事情是你先生國二的時候,發生的情況一樣,學校老師打電話給你婆婆,你婆婆會怎麼反應?
媽媽:我老公成績都很好,不會有這種事…
劉老師:有時候心情不好啊,成績很好的人不一定每天心情都很好啊…
媽媽:我婆婆基本上是我看過最尊重小孩子的人。
劉老師:是啊,所以如果你回去問你婆婆:「如果今天是你的兒子,你接到了老師打來的電話,你會怎麼感覺,會怎麼反應?」
媽媽:我婆婆的感覺都讓我很訝異,她都很平靜。
劉老師:是啊,這也是為什麼妳先生的感覺是這樣,就是因為他的小時候,他是這樣被對待的。
★★★★★★★★★★★★★★★★★★★★★★★★★★★★★★★★
很多時候,我們給出去的就是我們裡面所存在的狀態。所以重點不在「我們給出去的」,重點是「我裡面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所以不是去改變「我們給出去的東西」,我們要改變的是「我們擁有的東西」。我們擁有什麼,我們就會給出什麼。
遇到狀況,我們要回過頭去問自己:為什麼我的反應會是這樣?
這個跟我們小時候是怎麼樣的「被對待」有很大的關連,而且不只是「被對待」。我們人的內在的狀態有「被對待」跟「自我對待」;就是我們的環境,我們身邊的大人,他們是怎麼樣對待我的,然後我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又會怎麼樣去對待自己?我會怎麼樣要求自己?有些人甚至也會苛責自己。這個部分才是重要的部分。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