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劉仁州
文字整理/劉家蓉、劉曉芸
伴侶之間或者夫妻之間,我們都有兩個動力,一個動力是「靠近彼此」,想要在情感上有連結,我們會渴望親近;另一個動力是「我想做我自己」,我想擁有我自己的時間、空間,我希望我是獨立的,我可以去想或做我心裡面想做的事情。
如果兩個人同時都有「這個時間我想要獨立,我想要做我自己想做的」的想法,那剛好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雖然我們在同一個空間裡,但是我們會很自在地在一起,你不干擾我,我也不干擾你,也許我們的視線裡面,我沒看著對方,對方也沒看著我,各自忙各自的。
另一個情況是:這個時候我很想跟你說說話,我也想跟你靠近,你也很想跟我說說話,你也想跟我靠近,所以我們兩個就會有一個時間,我們好好的交流,我聽聽你的,你也聽聽我的,我們一起討論一些事情;那你也很愉快,我也很愉快,我們兩個可以互相的陪伴、支持,或者一起共同做事情。
這是伴侶關係裡面,很美好的狀態。
但是伴侶關係也會有很困擾的時候,那就是當有一個人,他渴望是獨立的,他想要有屬於他自己的時間,但是另外一個人在這個時候,卻是想要跟伴侶有所交流,有所對話,有所情感的上流動;這個時候當然就會造成困擾。
如果彼此知道有困擾的時候,那個想要交流的人,他能夠退回來說:「好,這時候對方想要時間空間,那我就給他」,但是我也可以爭取說:「你需要的時間、空間要多久?我需要有個時間你交談、討論事情,你可不可以給我一個時間?」如果對方可以預訂一個時間,那有需要交流的人就可以暫時退回去,雖然他這個時候有很強烈的慾望想要做一些交流,但是他就可以退回去。
反過來,如果這個渴望有時間做自己的人,他察覺對方有強烈需求需要做交流,他也可以停下來他自己的事情,跟對方做一個簡短交流,同時也告訴對方我現在正在什麼樣的狀態:「我需要的是什麼,那你可不可以給我一點時間?等我忙完之後,也許我可以陪你,或者好好的跟你討論這個事情。」
如此一來,兩個人在需求上的矛盾跟衝突,就可以平安的落幕。但是我們常常不容易這樣。
因為我們很快的那種情緒就會湧上來,有些人被干擾的不舒服,或者反感的感覺,就會升上來。有些人去感覺到對方的情緒,他會產生一種自責,覺得為什麼我老是會在不對的時間去做這樣的事情,造成對方的困擾;他因此產生退縮或是自我否定的情況。這個情況當然是跟原生家庭習慣的模相關,如果父母的互動是良好的,他們是有商有量的,他們不會因為打擾對方、被對方打擾,就感受到對/錯、有情緒、有批判,他們會互相討論事情,會爭取他們該有的空間。
伴侶之間重點不在發生了什麼事、遭遇到什麼事,
重點是如果我們肯定這個伴侶關係,
當我們之間有衝突、有困難發生的時候,
這個衝突跟困難,它是要讓我們學習什麼?
一個人的生活跟兩個人的生活,這是絕然不同的。你不能夠說:「我需要對方的時候,我才跟對方在一起;我不需要對方的時候,我就要去做自己的事」,對方又不是一個工具,也不是你的平板或者什麼;不是你要用的時候就拿來用,不要的時候就把他晾一邊。
當你跟一個生命互動,你有你的感受跟需求,他也有他的感受跟需求。你要重視你自己,你也要尊重對方。你希望你的需求能夠滿足,但是你也要考慮到對方的需求也需要被滿足,而且這種滿足需求有時候不是靠你一個人,有時候也要對方協助配合。
你很想要安靜,你可以找時間、找地方去安靜,但是如果對方他不給你安靜,他就不斷地來打擾你,讓你不得安靜,那你就會發現,原來你的需求的滿足,也需要對方的付出;那對方這時候很需要你,但是他可以忍耐,讓你可以自己一個人,這個其實他也是在對你付出。
因此我們就會發現,當我進入一個伴侶關係的時候,我沒辦法自己一個人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有時候我要得到對方的允許、尊重、支持、配合,這個伴侶關係才會美好。
有些夫妻白天是各做各的,雙方都有各自的工作,早上吃完早餐之後就分開,到傍晚他們才會有機會再見面,如此一來他們的這種靠近跟分開也會比較自然。但是如果夫妻是一起工作,白天就一起去工作,有很多事情是同時在操作,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到底什麼時候是我們在一起,什麼時候是我們需要各自獨立,這個就會很困難,所以有時候這個部分就是需要討論、商量,甚至要規劃說:我在一天當中的某一個時間,我想屬於我自己,不管我看書也好、思考也好,上網跟朋友交流也好,那這個時間屬於我自己,我可能需要多長的時間,除非緊急、必要,請對方不打擾。
如果伴侶之間兩個人有這樣的一個安排,那生活互動在一起就會比較容易,只要兩個人有協調好,生活上就會容易一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