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劉仁州

【「劉老師說」系列】家有青少年,孩子出狀況,父母要越保持平常心

(劉仁州老師口述,劉曉芸整理)


每一個青少年都像一顆未爆的炸彈,

做父母的好像都抱著一顆炸彈在生活,

一不小心按到青少年的按鈕,

他就爆掉了。


國中、高中跟同學的關係對青少年來說,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多跟孩子聊天,多聽聽孩子。我們不要有太強烈的價值觀,因為當父母有太強烈的價值觀時,孩子就不願意跟父母談了,他就「你是你,我是我」、「你過你的生活,我過我的生活」。


但是如果父母的態度是:我相信我的價值觀,但是我尊重你,你到了青少年階段,已經有你自己的價值觀,所以你的對錯是你的對錯,我的對錯是我的對錯;我沒有權力強迫你按照我的對錯來生活,但是你也沒辦法強迫我去認同你的對錯,但是我們彼此尊重,我尊重你對錯的觀念,你也尊重我對錯的觀念。那當然社會有社會的法律,學校有學校的校規,那如果你去犯了法律,你去犯了校規,你沒有被發現,那你是幸運;但是如果你被發現,你就要被處罰,不管你是先知道或是不知道。犯規了,被發現,就要接受處罰,但要不要犯規,這是你的選擇。


學校的規定、社會的規定對青少年來說,他們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衝動要去碰觸,甚至去跨越它,有很多時候都是沒有被發現;當然女生也會有,但是男生的情況會比較多。


每個孩子,他有他的選擇,他的選擇可以因為好奇、好玩,他也可以選擇:我這樣做我爸媽會很難過,雖然我也覺得很好奇、很好玩,但是我決定不要。


那這是孩子的選擇,孩子他會怎麼樣來做一個選擇?


過去孩子年紀小,我們看的見,很多地方他也會按照我們的要求,但是他越大以後,國中高中以後,漸漸的他不會什麼事都按照父母的想法,孩子開始有他自己的感覺,有他自己的判斷,有他自己的選擇,然後他就要去承受後果。


如果父母越平常心來面對這些,

這個孩子就越早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任的態度。


不要以為罵小孩、打小孩是好的管教,其實打罵小孩就是告訴孩子:你的行為你不用負責,只要被打被罵以後,就不用負責。


勇敢的去面對後果,該賠償的要去賠償,該去承擔的要去承擔,孩子才能感受到這個行為的後果。而且很多青少年的行為,不是他個人要承擔後果,他的父母、他的家庭也要一起面對後果。


父母不會抱怨說:你做這種事情,把我們牽連在內。你做這個事,讓我們很丟臉,給我們惹了很多麻煩。


父母很多時候會說:我們很願意陪你去經驗這件事,你是我們的小孩。當你做錯了事,你有你的代價要負責,我們是你的父母,所以當我們的孩子錯了,我們做父母的也要付出一些代價。我們很願意為了你,去付出我們該付出的代價。


當父母願意為了孩子的事去奔走、去付出,

孩子會感受到:原來一個行為不單純只是個人的事。



7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