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州老師口述,劉曉芸整理)
察覺而不批判很重要;我發現大家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寫出心得,而我發現我一時之間我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想,也不知道怎麼寫;我發現這樣,這個是察覺。但是如果因此覺得我真的很糟糕,或者我真的有問題,那這是批判。
我們要練習察覺而不批判。
不批判,我們才有空間去探索為什麼?
這些行為、想法的背後,是些什麼原因?
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去看見或照顧自己像一個小孩的狀態,所以有些時候我就會去注意別人,我的注意力都在別人身上。然後有時候就會莫名其妙的,讓自己像一個小孩子的狀態。但是我們沒辦法去觀照自己真的是小時候的那個樣子。
批判的時候,就是用對錯好壞來看這個事情的發生。譬如說:叛逆,這個是批判的字眼,但是如果這樣說:「在我10幾歲的時候,我常常沒有辦法心平氣和地跟父母相處、對父母的很多要求、我有一股莫名其妙的反抗的心理」,那我這個是去發現;我去敘述當時的狀態,但是我沒有去批判,因為我如果說:「我當時很叛逆」,那我可能就是一種批判,或者「當時我實在是糟糕透了」,這也是批判。
我們要去發現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譬如說我在某一個階段,我是很孤獨的、孤單的、孤僻的,我不跟別人來往的,或者說我是一個很不快樂的人,我是一個充滿著憤怒的人,一點小小的事情就會讓我很生氣;我只是去發現我是這樣,但我不會覺得我當時很糟糕,我當時這樣是一件錯誤的事情。
並不是我們不能夠去批判,但是我們不要太快的批判,不要一察覺就批判,因為我們很容易去沿用別人對我們的批判。如果父母經常批判,我們就會莫名其妙地也很會批判自己;但是我們要學習用一種去尊重、去體貼、去體會,然後去了解、去接納自己的生命狀態,用這樣的一個觀點或態度來接待過去的自己。
不要去被父母曾經對你怎麼樣,然後變成你現在會對自己怎麼樣,不管是一樣還是反抗,如果說父母覺得你很自私,你也罵自己很自私,或者說你呈現相反的樣貌,那這樣其實對小時候的自己都不是最好的。曾經父母都說我是很自私,但那是父母說的,跟我是不是自私,沒有絕對的關係。所以父母說的不一定是對的,因為父母的角度也有父母的障礙,所以我不會把父母當作真理,把父母講的一定是對的,這個是小時候的自己;但是長大了,我知道我父母的觀點有時候是偏差的,所以我不會以他們的觀點為主。我會用一個更有耐心、更溫和的方式來接觸我自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