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劉仁州
文字整理/劉曉芸
如果你身邊的人,他很焦慮,你可以做什麼?
你會不會想要讓他不要焦慮?
或者你會跟著他的焦慮,同時一起思考在想,要做些什麼?
或者你會察覺他在焦慮,然後你想方設法可以怎麼樣表達,讓對方去察覺他的焦慮?
他的焦慮是,他自己知道? 還是他自己不知道?
如果他自己知道他在焦慮,那他可以做些什麼來使焦慮的感覺不會那麼難受?
譬如說可以暫時離開現場,或者做自我對話等等,使得焦慮感不會那麼強烈。
其實不管是悲傷、恐懼、焦慮、憤怒,
當我們是在覺察的狀態下,這對生命是好的;
對生命不好的,不是這些情緒的緣故,
而是這些情緒沒有被覺察的緣故。
沒有覺察的情緒,對自己、對別人都會造成傷害。
但是如果這個情緒,我們是在覺察的狀態下,而且是負責任的狀態;意思就是:這個情緒是我的情緒,這個情緒不是因為別人來惹我,這個情緒不是因為環境導致,讓我不高興不舒服,而是我裡面有這個情緒,所以我並沒有要去改變別人,也沒有要去改變環境。我在思考的是,這樣的人跟環境,是我可以避免的嗎?
如果可以避免,那就避免,這樣就不需要去經驗這些不舒服;如果是不能避免的,或者是在一定時間之內需要去接受的,那就回過頭來問自己:「我可以怎麼做,讓自己舒服一點?」
透過跟情緒的相處
透過跟情緒的應對
生命的能力就會成長
意思就是說:同樣的焦慮感,它下一次再來的時候,它就不會這麼強烈,然後你應對焦慮感的那種「不知道該怎麼辦」,或者是痛苦的感覺,就會減輕很多。
因為你有經驗了,而且你的能力也成長了。
經驗一個不舒服的情境,或者不熟悉的情境,
這對生命來講就是一種「冒險」。
很多人他不想冒險,他待在熟悉的領域、熟悉的環境、跟熟悉的人在一起,這個表現上來講是比較舒服,但是也會限制了生命發展的可能性,這樣的觀念可能會把你一輩子關在一個侷限範圍裡面。
不管是個人的生活或者是工作的推展,「冒險」常常是必要的一個過程。當然太多的冒險,有時候我們就會很累,會很想有一段時間可以休息,不要這麼樣的辛苦;但是等到休息足夠了,我們要再次鼓起勇氣去冒險。
#劉仁州老師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