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劉老師說」系列】應對過度焦慮的家人

  • 作家相片: 劉仁州
    劉仁州
  • 2022年7月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3年7月7日

口述/劉仁州

文字整理/劉曉芸


如果你身邊的人,他很焦慮,你可以做什麼?

你會不會想要讓他不要焦慮?

或者你會跟著他的焦慮,同時一起思考在想,要做些什麼?

或者你會察覺他在焦慮,然後你想方設法可以怎麼樣表達,讓對方去察覺他的焦慮?


他的焦慮是,他自己知道? 還是他自己不知道?


如果他自己知道他在焦慮,那他可以做些什麼來使焦慮的感覺不會那麼難受?

譬如說可以暫時離開現場,或者做自我對話等等,使得焦慮感不會那麼強烈。



其實不管是悲傷、恐懼、焦慮、憤怒,

當我們是在覺察的狀態下,這對生命是好的;

對生命不好的,不是這些情緒的緣故,

而是這些情緒沒有被覺察的緣故。

沒有覺察的情緒,對自己、對別人都會造成傷害。


但是如果這個情緒,我們是在覺察的狀態下,而且是負責任的狀態;意思就是:這個情緒是我的情緒,這個情緒不是因為別人來惹我,這個情緒不是因為環境導致,讓我不高興不舒服,而是我裡面有這個情緒,所以我並沒有要去改變別人,也沒有要去改變環境。我在思考的是,這樣的人跟環境,是我可以避免的嗎?


如果可以避免,那就避免,這樣就不需要去經驗這些不舒服;如果是不能避免的,或者是在一定時間之內需要去接受的,那就回過頭來問自己:「我可以怎麼做,讓自己舒服一點?」


透過跟情緒的相處

透過跟情緒的應對

生命的能力就會成長


意思就是說:同樣的焦慮感,它下一次再來的時候,它就不會這麼強烈,然後你應對焦慮感的那種「不知道該怎麼辦」,或者是痛苦的感覺,就會減輕很多。

因為你有經驗了,而且你的能力也成長了。


經驗一個不舒服的情境,或者不熟悉的情境,

這對生命來講就是一種「冒險」。


很多人他不想冒險,他待在熟悉的領域、熟悉的環境、跟熟悉的人在一起,這個表現上來講是比較舒服,但是也會限制了生命發展的可能性,這樣的觀念可能會把你一輩子關在一個侷限範圍裡面。


不管是個人的生活或者是工作的推展,「冒險」常常是必要的一個過程。當然太多的冒險,有時候我們就會很累,會很想有一段時間可以休息,不要這麼樣的辛苦;但是等到休息足夠了,我們要再次鼓起勇氣去冒險。



#劉仁州老師

Comments


生命工作 華人行動

(生命成長、情緒管理、關係經營)

訂閱表單

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

​台灣 台南市東區莊敬路158巷21號  (家庭EQ協會)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2021 by 生命工作 華人行動.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