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做自己 系列】No.13 覺察情緒而不發做情緒

  • 作家相片: 劉曉芸
    劉曉芸
  • 2021年2月13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一個嬰兒不會說話,靠著哭、表情、動作表達自己,身旁的大人努力透過嬰兒非語言的表達來跟他溝通互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從一個一個單子慢慢學習用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他們透過身邊的大人學習到各式各樣的表達方式,有時的表達讓人一下子明白,有時的表達讓旁人一頭霧水。


會「說話」不代表會「表達」,成年的我們,還是常常遇到有話說不出、有話說不清、有話不會說的窘境。當自己有情緒的時候,更容易胡言亂語、口無遮攔,成為情緒的奴隸。


說話大聲,不代表自己是對的,不代表自己是有理的;說話大聲是因為我感覺到自己的脆弱無助,所以我要靠大聲說話來掩飾自己,讓自己感覺到自己是有力量的。


******************************************************************


劉老師說

要有「覺察情緒而不發做情緒」的能耐,

才能深入感受情緒、了解情緒,最後才是表達情緒。


******************************************************************


做自己

表達你要的,而不是不要的;表達情緒,而不是發洩情緒;

表達自己是憤怒的,而不是憤怒地去表達;

表達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

不要你猜我想要什麼。




Comments


生命工作 華人行動

(生命成長、情緒管理、關係經營)

訂閱表單

感謝您提交以上資訊!

​台灣 台南市東區莊敬路158巷21號  (家庭EQ協會)

  • Facebook
  • YouTube
  • Instagram

©2021 by 生命工作 華人行動.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