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劉仁州

【生命學習成長 親職系列】 03 對待孩子—嬰兒期

已更新:8月18日

(講述/劉仁州,文字整理/劉曉芸)

 

 

怎麼樣善待一個生命,怎麼樣很溫和、很溫暖的來對待一個生命,對一個生命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個生命,不管他在什麼樣的狀況底下,他都是有學習、有成長的可能性。

 

自閉症、腦性麻痺的小孩,或是其他特殊孩子,他們的學習跟成長,只是跟一般的孩子不一樣,只要父母懂得尊重,懂得接納這個孩子的特殊性,這個孩子他還是可以發展得很好。

 

澳洲有一位年輕人叫胡哲‧尼克,他一出生就沒有雙手雙腳。沒有手也沒有腳,很多時候父母就會想:「這樣的生命,我乾脆就放棄好了」。但因為他的父母都是非常虔誠的教徒,他們覺得既然這個生命來了,就是上天給予的,所以他們就好好的去對待這個生命。

 

從父母接納這個孩子,到幫助這個孩子去接納自己,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尼克曾經在青少年的時候,有一段非常痛苦的時間,因為他沒辦法接受自己。後來他度過了那個很困難的階段之後,他全然的接受自己,甚至喜歡自己,即使自己跟大部分的人都不一樣,但是他還是接受了自己。後來他成為一個非常有名的演說家,他到世界各地演講,不只是在澳洲,還到很多其他地方,透過他的演說激勵非常多的人。後來他也結婚了,生了好幾個孩子,各個都很漂亮。

 

他過了一個跟我們一般人完全一樣的人生,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沒有手沒有腳,而對他的人生好像形成了一種「不可能」的狀態。

 

所以說生命的對待,其實是很重要的。

 

生命的對待通常發生在孩子一出生的時候,

在那個霎那間就形成了。

 

嬰兒期,通常是指出生到9個月大的這個階段。為什麼是到9個月大?因為9個月差不多是一個孩子開始會爬,我們台灣話說「七坐八爬」,7個月時孩子會坐,8個月時孩子開始會爬,意思也就是說:這個生命,他不會乖乖地躺在那裡讓你來照顧他,他開始會爬會站,開始學會走路。從會站起來到會走路,我們就會說他進入了幼兒期的階段。

 

在嬰兒期的階段,每個家庭有各種不同的傳說,有些家庭認為小孩子不要常常抱,常常抱會寵壞他,會讓他習慣給人抱,讓他喜歡上人家抱。還有些家庭會說孩子哭了,不要太快去處理他,要讓他哭一哭再去,等等。

 

孩子在嬰兒這個階段,他是不會講話的,

他唯一的語言就是「哭」。

「哭」是他唯一跟外在世界接觸的方式,

在這個時候做父母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孩子」的能力

 

雖然孩子的哭,一樣都是哭,但是他的哭裡面可能代表不同的意思,有可能是肚子餓,有可能是他很寂寞,他很需要人家來陪他,也有可能是太熱或太冷,或是尿布濕了,身體生病等等,他在不同的狀況都是用哭的。

 

但是父母沒辦法問孩子,沒辦法說:「好,現在告訴我你怎麼了」、「你要什麼」,父母要去觀察、檢視,然後父母甚至要去猜測,最後父母要有能力辨別。父母從遠遠的地方聽到孩子的哭聲,就知道孩子他在哭什麼。這樣熟悉感是怎麼來的?是從陪伴,從照顧而來的。

 

有很多家庭都認為說:孩子這麼小,誰照顧都一樣。所以就會把小孩子生下來後,請爺爺奶奶照顧、或是請外公外婆照顧,又或者找褓姆來照顧,然後父母就認真的工作、認真的賺錢,趕快存多一點錢,想讓家裡趕快有錢。


但事實上孩子剛出生的這個階段,其實由父母親自照顧,對嬰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生命經驗。父母親自照顧孩子,父母對孩子的了解才會有一種生命跟生命之間,形成一種很奇妙的默契的關係。那種愛和情感的流動,常常也是在陪伴跟照顧的過程裡面形成的。

 

特別是由媽媽照顧孩子,因為是媽媽懷孕,媽媽把孩子生下來,如果媽媽能夠在孩子一剛開始的這個階段,好好的去陪伴,好好的去照顧這個孩子。爸爸可能需要去工作,需要處理很多外面的事情,但是同時透過媽媽,爸爸也能夠了解這個嬰兒的變化。

 

從孩子一出生,

父母透過照顧他的每一天或每一件事,

父母的生命就是在學習。

 

很多人會說:「啊我就是做不到啊,因為我們生活就是有壓力,我們就是沒辦法自己照顧,只能請人照顧。」有些女人會說:「如果我一天24小時都照顧這個嬰兒,我會瘋掉,我寧可花錢請人家來照顧,然後我再去賺錢。」

 

「結婚」「懷孕」「生孩子」這每一個階段,都是不斷的在向生命下一個承諾,所以不是生命來適應你,而是你願意為了適應這個生命,為了更好的來陪伴對待這個生命,然後你願意開放你的人生,你願意突破你的人生,你願意去學習你過去所不知道的,或者學習過去你覺得你自己做不到的。

 

你願意去突破它

你願意去嘗試它










3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