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劉仁州

【生命學習成長 親職系列】 04 孩子長期不是自己帶,親子關係如何建立?(隔代教養)

已更新:8月18日


(講述/劉仁州,文字整理/劉曉芸)

 

如果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孩子沒辦法由父母親自撫養,孩子需要請長輩照顧,或者是請褓姆帶,也有可能是請家裡的其他的親戚代為照顧,這樣對孩子有不一樣的影響嗎?

 

對孩子當然會有影響,但是對為人父母者也是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沒有去注意,也沒有去因應,那就可能會產生衝突,甚至會產生在情感上的長久疏離。

 

父母親自撫養這個孩子,經常抱他、經常看他、經常處理他的生活上的需要,包括餵食、洗澡,甚至他的大號小號的處理,這些都在建立跟這個孩子之間的連結,這中間的情感流動當然就是非常的重要。這種東西有些時候是很難說要在短時間內你就可以把它彌補過來的。

 

這個區塊變成是要由別人來處理,譬如說由爺爺奶奶照顧,那可能是爺爺奶奶在處理孩子的這個部分,那當然這個孩子就會跟爺爺奶奶比較親近,如果是由外公外婆處理,那也會是一樣的。如果是照顧一兩天,那影響不會太大,但是如果照顧了有半年、一整年,甚至有時候是3年、6年,這樣的長期的被照顧,那將來這個孩子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有太多需要去注意的部分。

 

老人家、長輩照顧孫子女,態度很重要。如果你是長輩,你會提醒你自己要注意什麼?就是你不能夠把小孩照顧成你自己的小孩,一定要有一種認知:這個孩子有他的父母,即使他的爸爸是我兒子,但是他是我兒子我媳婦的孩子,所以我是替人家照顧,所以我要把他(孩子)照顧成「他們的孩子」,而不是我把他照顧成「我的孩子」,因為將來這個孩子是要回去跟他父母生活,而不是我要把這個孩子留下來,將來如果他父母要把他帶回去了,我就百般阻擾不讓孩子回去,我好像在搶人家的孩子。


怎麼樣做才是對這個生命最好?


而不是利用這個生命來滿足我自己,滿足我要當爺爺,滿足我年紀大了我很寂寞,或者我生活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我就好像有一個孫兒、孫女來陪我;我不是為了我自己來使用這個生命,而是我使用我退休之後,我比較有空的時間,等於是填補我兒子媳婦他們生活的一些困難、空缺,我怎樣去填補這個部分是去對別人有好處、有幫助到?

 

回過頭來說孩子的部分,如果是被奶奶照顧跟被外婆照顧,會不會有不一樣?雖然一樣都是長輩,但是一個是我媽、一個是你媽,當然是不一樣。

 

對一個母親來講,如果她的孩子是被外婆照顧,就是被自己的媽媽照顧,因為我是媽媽帶大的,所以我媽媽現在來帶我的孩子,我媽媽帶孩子的一些方法、觀念,我比較熟悉,將來這個孩子回到我身邊,我要適應也會比較容易,因為我們是同一個系統出來的,一脈相承的。但反過來説如果孩子是被奶奶照顧,奶奶就是婆婆,先生的媽媽,是一個不同的家族系統出來的,所以她照顧嬰兒的觀念跟做法,可能跟我從小所接受的習慣是不一樣的,因此當孩子回來,我要帶他,不管是吃,不管是一些生活上的細節等等,那可能會有一段時間是很不能適應的。

 

但也不要以為給自己的媽媽照顧就會比較好照顧,因為這也會牽涉到母女的情感,如果我跟我媽媽關係很好,由我媽媽照顧我的孩子,孩子回來後我在適應上會比較好;但是如果我跟我媽就是不對頭,她講幾句話我就很煩,她小時候對待我的方式讓我很痛苦,所以我很討厭她對待我的方式,現在我看到她又用相同的方式在對待我的小孩,我就會很生氣,我就是不知道我是要替我的孩子生氣,還是替我的小時候生氣,莫名其妙的我就會想跟我媽媽對上;有時候跟自己的媽媽更容易有情緒,面對婆婆還會比較節制,比較有禮貌。

 

不要有一種想法覺得,不管孩子3歲、 6歲,甚至年紀更大,就覺得說:「你這麼大了,你應該要怎麼樣」。今天這個孩子如果他不是從出生的第一天,你就陪他、你就看著他、你就帶領他長大,那麼情感沒有建立起來,情感沒有建立好,身為父母要要求這個孩子是不太容易的。孩子會有反感,他會反彈、會反抗,甚至會產生對抗。

 

很多時候我們要給一個過渡時期,

就彷彿孩子才剛剛出生,

你剛剛接待他來到你的生命。

雖然他可能3歲了,他可能6歲了,

但是他剛剛回到你的身邊。

 

讓自己去適應孩子,不只是你去適應他,也是讓他適應你。

 

因為他習慣了奶奶,或習慣了外婆,現在他回來,他要適應媽媽,對孩子來講也是困難的,所以要給彼此足夠的時間。當然在生活中會有一些衝突、一定會有衝突,面對這個衝突的處理要更有耐性,而不要有挫折感,甚至不要有比較,「你跟奶奶就那麼好」、「奶奶有些事情,你都不會跟奶奶計較」、「我稍微處理一下,你就哇哇叫,你就這樣生氣、哭叫」、「你是故意要給我難堪」。

 

有時候把孩子解釋成:你是故意的,那孩子他在心理上有時候還調適不過來,他畢竟是個孩子。

 

怎麼樣去接納這個過程,的確是很多父母都容易忽略的一點。很多父母只是想到他自己是孩子的父母,覺得孩子應該怎麼樣怎麼樣,但忘了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其實更應該去關心孩子,關注他們彼此之間要怎麼樣去調適。

 

不管是媽媽或者爸爸,有時候當被人家照顧的孩子回來,如果孩子的生活常規或者一些學習狀態不好,就會說:「這個孩子是被別人帶壞的,現在孩子回到身邊,我要把他矯正過來」,因此很多時候就會有很多言語上的一種批評;「你阿嬤都不會帶」、「你阿嬤都把你教壞了」,這些話語對孩子、對孩子跟父母的關係,都不是一件好事。怎麼樣去尊重這過程裡面的不得已。

 

如果你的條件、你的各方面的狀況都很好,為什麼一定要讓老人家照顧?你就自己照顧就好。但是就是因為你有不得已的狀況,才要請老人家來幫忙照顧,當然老人家照顧可能跟你親自照顧就會不一樣。

 

我們要去容忍這樣的不一樣,

這種不一樣所帶來的困繞、

不一樣所帶來的挫折,

這個可能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善。

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慢慢的調適過來,

我們要願意去接受這些東西。









#隔代教養


8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