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劉仁州

【生命學習成長 親職系列】 06 一手堅定 一手溫柔

已更新:8月18日

(講述/劉仁州,文字整理/劉曉芸)


 

在孩子面臨分離期的這個階段,父母要有很強壯的心理界線的能力。父母要設定範圍,就是在什麼樣的範圍之內孩子是自由的,孩子可以做他想要做的,然後超出什麼範圍,父母就要禁止,要限制這個孩子;包括吃東西、吃什麼、吃東西的量等等。因為小孩子他喜歡的,他就可能無限量的索取,那什麼時候是「到此為止」?

 

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要有很強壯的心理狀態。因為父母要限制小孩,小孩一定會哭鬧,小孩一定會有情緒。父母對於孩子的哭鬧能不能保持心平氣和?能不能認為「孩子哭鬧是正常的」?父母不會被孩子的哭鬧,或者一些讓人家很受不了的動作而被激怒。如果孩子的哭鬧沒完沒了,他不是一分鐘、兩分鐘,他是10分鐘、20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兩個小時的跟你哭跟你鬧,那你做父母能不能從頭到尾都很平和地來應對?

 

我相信這也是大多數父母頭痛的地方。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會溝通,不會用語言表達,這個時候父母又氣又急,怎麼去帶領跟教導孩子。父母要有一個認知就是:孩子的需求,是我做父母我認為合理的,我就滿足你;但是不合理的我就跟你說明為什麼不合理,然後我就不滿足你。這樣的說明孩子可能聽不懂,或者孩子不願意接受,這時候因為孩子沒有得到他想要的,他就會哭,他就會難過,有時候他就會生悶氣、不講話,或者他就會給你搞破壞、故意搗蛋等等。

 

做父母的如果不滿足孩子的需要,就要允許孩子有情緒。

 

我們做父母不能夠說:「我既不滿足你需要,我又不准許你有情緒」。壓制孩子的情緒其實是一個很不人道的作為,將來一定會有報應。

 

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壓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所以想要去壓制孩子的情緒,可能是用罵的還是用打的,或者用很嚴肅的面孔、表情,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一種不必要的驚嚇,會讓孩子產生自我的懷疑,甚至自我的羞愧。孩子一方面有那種「我要什麼我就要什麼」,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有一種「我很糟糕,我很不好,我讓爸爸媽媽很生氣」,他會產生這兩方面的心理狀態。

 

我常常鼓勵這個階段的父母要有兩手策略:一手堅持,一手溫柔。

 

對原則,什麼事情可以,什麼事情不可以,要有堅持的力量。堅持的力量就是說:孩子即使因為這樣哭鬧,你也不會對他生氣。父母堅持最重要的就是動作,就是執行。譬如說時間到了應該去睡覺的時候,你就是把他帶去睡覺,即使他哭、他鬧、他不想睡覺,你還是要把他帶走,這就是「執行」。我兒子會對他的女兒說:「接下來,我要強制執行嘍」。孩子一開始的時候可能聽不懂「強制執行」,但是爸爸執行了幾次以後,孩子對這個名詞就很熟悉了,當爸爸說「強制執行」的時候,爸爸就是要動手了。當然這個「動手」不是打孩子,「動手」是去執行爸爸要他做的事情,爸爸會把他帶走,或者把東西關掉、把東西收起來等等。

 

孩子可能會哭鬧,孩子可以哭鬧,父母處理孩子的哭鬧,這個階段很重要的就是:允許、尊重。溫柔就是在面臨這些狀況的時候,父母是心平氣和,語氣、表情和緩。

 

跟孩子說:「我知道,我知道你不高興,我知道你還想玩,我要你去睡覺你不高興。你可以不高興,你不高興沒有關係,如果你因為不高興你要哭,那你就哭,你可以哭,你哭沒有關係。」

 

允許孩子有情緒,他在慢慢的練習面對那種失去他想要的東西,或者失去他正在享受的東西的痛苦。然後孩子慢慢地自我克制的力量就會增強,因為他也相信爸爸媽媽是為了他好而做這樣的舉動。

 

這個過程當中很重要的就是對一個生命的那一種從內心發出的那份疼愛。父母不會跟這個小孩過不去,不會覺得好像他就是來找你麻煩,他就是要整你,很多父母會把這樣的小孩稱作「磨人精」;「你就是來磨我的」、「你就是來找我麻煩的」。

 

很多時候父母這樣的口氣或態,其實跟孩子沒有關係,是跟自己的童年、跟自己小時候跟父母的關係有很大的關聯。因為小時候我們沒有得到父母的那一份耐心的、溫柔的照顧與陪伴,我們的父母也不知道怎麼樣去尊重、去接受我們的情緒,父母也不知道怎麼樣去展現他的力量,去堅持他該堅持的原則。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被威脅或利誘長大的,導致我們現在做父母時只知道這兩招,要不利誘孩子,利誘不成就威脅孩子,然後再來就是打罵、懲罰。

 

這樣的對待孩子,孩子的成長發展是會有困難的。












51 次查看0 則留言

Σχόλι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