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劉仁州

【生命學習成長 親職系列】 08 父母怎麼樣跟孩子設定界線

已更新:8月18日

(講述/劉仁州,文字整理/劉曉芸)


  

孩子幼兒期時,父母沒有把握到機會,

沒有運用「一手堅持,一手溫柔」的原則訓練孩子、引導孩子,

那等孩子長大了,

可以有補救的措施跟機會嗎?

 

這個部分要看孩子多大了。如果孩子只是到了學齡前,就是幼稚園的階段3-6歲,或者孩子已經進入小學,還在中低年級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這個階段,因為這個階段都還屬於是一個「兒童」的階段,父母在幼兒期沒有做的,或者沒有做好的部分,都是可以補救的。譬如說怎麼樣堅定原則?怎麼樣溫柔的、溫和的對待?這些還是可以實施的。

 

另外,就是「設定界線」,父母怎麼樣跟孩子設定界線?越小的小孩,父母的權威就要越重,也就是「父母說了算」,父母做決定,孩子遵守。當然這個父母的決定是以孩子的利益為出發點,父母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來決定孩子,而是從對孩子的利益考量來決定孩子。

 

但是如果孩子年齡更大,孩子有更多他自己的想法跟主張,這時候父母的權威就要開始縮減。縮減的方式就是開始會聽聽孩子的講話,然後父母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後父母跟孩子可以討論、可以商量、可以共同決定一些生活的原則,或者互相對待的方式。

 

親子之間透過溝通、透過談判來解決。

 

如果孩子年紀更大,孩子都已經是成人或者進入青少年,你要跟他來這一套,但他已經不跟你來這一套,這時父母可以承認,承認自己在這方面的缺失,在他小的時候沒有這樣的對待他,承認這個部分對他是有影響的,父母為曾經沒有做好的部分跟他說一聲對不起。至於孩子接下來決定要怎麼樣,我們要學習尊重他。

 

每一個人長大都要為自己的生命承擔百分之百的責任。

 

即使小時候你被影響了,被錯誤的對待了,這個影響跟所造成的身心的狀況,我們長大了都要概括承受。也就是說,這些影響與傷害已經變成每個人各自的責任。我們可以選擇去看書,去上課,去尋找一些老師來協助療癒過去的傷痛,走出這些不良的影響。

 

如果長大成人以後,

曾經受到的傷害必須自己要學習去處理,

因為沒有人可以為你負責。

 

父母常常也有一個迷思,就是這一句名言:「我是為你好」。這句話少說為妙,這句話說了 並不會讓孩子了解你,但是父母真的都是真心覺得如此。


因此父母可以很真誠地去表達:「我當時的想法是什麼什麼,當時我認為什麼樣是對你好的,但是我可能是錯的。我當時認為是對你好的部分,我可能是錯的。」

 

父母與其說:「我都是為你好」,不如說:「我可能做錯了一些事情,對你造成了傷害」。對一個孩子來講他更能接受你這樣的一個表達的方式。因為父母說「我都是為你好」,意思就是說:你應該要了解我,你不能怪我,你要聽我的,或者即使你很痛苦,但是你要忍受。

 

孩子他想要聽到的不是這個。

 

推薦讀物:父母效能訓練 湯瑪斯‧高登著















21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