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劉仁州

【生命學習成長 親職系列】11 學齡前期(幼稚園)

(講述/劉仁州,文字整理/劉曉芸)

 

孩子3-6歲,是學齡前階段,在台灣也是小朋友上幼稚園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他的人生其實是很重要的,很多生活習慣的養成,對團體生活、對陌生人的適應,都差不多是在這個階段。

 

一個孩子他對藝術、對音樂、美術的興趣,對一些語言、數字、數學這方面的興趣,都是在這個時候開展出來。所以這個階段對孩子的發展是重要。但是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部分是依賴學校;幼稚園給予的一些引導,給予的一些教育,幼稚園提供的環境,環境給予的刺激,還有老師的條件、老師的素質、老師的能力,雖然說家長也是少不了的會給孩子帶有影響力,但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輕鬆一點。早上起來把孩子整理好,送到幼稚園,然後到傍晚 下午4點以後再去把孩子接回來,在這之間家長有一個喘息的機會。

 

有些媽媽會利用這個機會開始去做學習,或者去再度的進入職場,找一個適當的工作來做。所以3-6歲這個階段,對孩子來講,對父母來講,對整個家庭來講,它是一個新的階段。

 

我在台南最早的時候開父母讀書會、成長班,就是在幼稚園開的。有一家幼稚園請我去帶他們的父母,距離現在已經差不多將近25年、30年之久,那時候的一些父母,他們的小孩在幼稚園,現在這些孩子都大學畢業了,甚至都已經工作、結婚的都有。

 

對幼稚園這個階段的父母我接觸的很多,所以我很想談的是:父母在面對孩子的3-6歲時,父母的心情,父母的態度。

 

首先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孩子就是孩子;孩子不成熟,孩子容易犯錯。再來3-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情緒化的,就是他高興的時候他會很高興,那種喜形於色,他會樂到眉開眼笑,甚至手舞腳蹈這樣的一個地步。但是當他一點受挫、一點不如意,他可能就會哭鬧,哭的淚汪汪的,甚至有些小孩還會耍賴,蹲在地上、躺在地上,然後跟你鬧上大半天。

 

所以我想這個階段的孩子很重要是,孩子可以是孩子,是因為你尊重、你接受,你允許他是這個樣子。

 

如果他太高興,你就叫他不要高興;他太悲傷,你就叫他不要悲傷;他要哭,你就不准他哭,那這個孩子就會「不像孩子」,因為當他的情緒不能自由表達的時候,他就會壓抑然後他會轉移。

 

有很多孩子在幼稚園裡面,他表現出來的可能是他從家庭裡面吸收來的,在家庭裡面他壓抑下來的,可能到外面,到幼稚園去發洩出來。我曾經聽過一個家長講過,他說他在幼稚園看到一幕:有一個小女孩在哭,因為什麼事情而哭不知道,反正這個小女孩就是在哭,但是從遠遠的一個角落有一個小男孩,他本來在玩他的遊戲,當他聽到這個小女孩在哭的時候,他就放下了他的玩具,然後他就走過來,然後給那個小女孩一個巴掌。

 

 

我們就會很納悶,這個小男生怎麼會這樣?我相信這是他從家裡吸收來的。也許他在哭,或者他的弟弟妹妹在哭,也許爸爸媽媽就是過來給他一個巴掌。所以他就覺得說,哭的小孩就是要被打,所以當他看到小女孩在哭,老師沒有打她,那他就來打她。

 

對這樣的一個情況,父母要有心理的準備,或者心理的調適,也就是我剛剛講的,允許孩子是孩子。

 

很多這個時候的父母會有一種病態,這種病態絕大部分的父母都會有,是什麼?

這個病態就是完美主義。

 

父母的眼中容不下一點點的瑕疵,覺得他的小孩就是要完美、要是最棒的,最好的,但是因為是人,因為是孩子,所以總是不完美。然後父母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衝動,或者莫名其妙的一種使命感、責任感。就是「我有責任、我有使命要讓這個孩子完美」。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就會經常看見父母不斷的在提醒孩子,「吃飯吃慢一點啊」,「趕快吃啊」,「或者是走路不要在地上拖」,「你可以走快一點嗎?」「不要走那麼會快,慢慢走就好了」,「講話不要太大聲」,「你可以講話稍為大聲一點嗎?」

 

你就會發現孩子左也不對右也不對,太高興也不對,太安靜也不對,總是覺得好像不太對勁。所以我常常開玩笑跟現在的父母說:「為什麼小孩子會那麼難教,為什麼教小孩會那麼苦惱,那就是因為你孩子生的不夠多!」

 









3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