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州老師 2010 系列講座)
長大,脫離父母是很重要。再怎麼愛兒女,到了十八歲以後,不要把孩子一定要拉在身邊,要讓孩子出去。出去之後,他跟家庭的關係會更好。
當你長大成人之後,
你成為一個長大的人,
你也要回過頭來,
跟父母重建關係,
因為父母是我們生命的源頭,
不要跟源頭切斷關係。
父母再怎麼樣的不容易相處,我們還是要學習跟他們相處。我們要以成人的能量,而不是一個小孩的能量。如果你以為你長大了,結果回去跟父母相處的時候,痛苦得要死,那要趕快再出來,再修煉。一直到有一天你靠近父母,你發現你心平氣和;父母還是像你小時候一樣,不斷地批評你、恐嚇你,但是你發現你不會像以前一樣那麼害怕,不會像以前一樣,那麼生氣。你發現你可以心平氣和地面對父母不完美的生命。
你接受:原來我的父母就是這麼樣的不完美,再怎麼樣不完美,他都是我的父母,是老天爺幫我選擇的一對父母。我就是要接納,我就是要愛他們。
去愛、去尊敬你那不完美的父母,
這是你的生命很重要的一個力量,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
慢慢的你的生命是有力量的。
生命的傷口,為什麼會成為生命的窗口?
你受傷的地方,是幫助你認識自己很重要的一個線索,你生命在成長的過程,在哪些地方受傷,你要朝那個地方探索自己。然後去面對痛苦,去走過痛苦,你才能夠找到真正的自己。
生命的傷口也是你去了解別人的生命,跟別人的生命做深度的互動的一個窗口。
當你能夠深入你自己生命受傷的地方,你才能夠發現,也體會到每一個生命,在成長的過程,在人生的路上,或多或少都會有受傷。
特別是你的生命的受傷,比如說我是從小就失去了爸爸,我的生命有失去了父親這樣的角色的一個傷口。很奇怪,你的人生的路上,你對那些小時候就失去了爸爸或媽媽的生命,你有特別的感受,你有特別的疼惜。
很多時候我們的受傷幫助我們去了解,
也幫助我們去觀照別人的生命。
你的受傷如果沒有處理好,你就會很怕碰到相同的話題。有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以後,他也不看書,他也不看電視。為什麼?看了就難過。每一次講到一些什麼社會新聞,或者一些什麼故事情節,就會觸動他的生命的傷痛。
生命沒有處理好,一個人他就會封閉自己。
我常舉例:如果你的身體某一個地方受傷,長久沒有處理,發炎、化膿,痛得要死。只要有人輕輕碰你一下,你就非常的難過。
這樣的話,很多時候你跟一群人在一起,你就會很緊張。因為不知道誰會動到你,因為一被碰到就很痛,所以到最後,你就會讓自己跟別人保持距離,避免被碰觸。
但是生命的碰觸不是像肉體的碰觸這樣,很多時候看到、想到就被碰到,即使在遠遠的地方,你看到了,你的內心就被碰觸,有時候就會很痛。
兒女的成長,最容易碰觸父母的受傷的地方。
如果做父母的,沒有勇敢的去處理自己小時候成長過程的一些傷痛,在面對孩子的成長時,我們常常是痛的。你沒有處理好自己的痛,你就沒有能力引導孩子的生命,孩子的生命也會帶著所謂歷史的傷痕,我們這個家族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傷痕;將來孩子也要經歷跟我們相同的一個遭遇。
相同的遭遇在家族裡面太普遍了,父母離婚,兒女離婚,再下一代還是離婚;婚姻關係不好。爸爸有暴力,我有暴力,我的兒子也有暴力。這些問題,它會傳遞。
心理學上它有一個講法:
一個問題如果還不回去,這個問題就會傳下去。
你沒辦法還給你的父母,你就傳給你的兒女。
生命中你所攜帶的東西,你所知道的,你所不知道的,都很值得你去探討,還有去面對。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