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劉仁州
文字整理/劉曉芸
探討孩子如何教,我們要從幾個方面來談,第一個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孩子是一個生命,我們怎麼看待一個生命,怎麼樣對待一個生命,這個是最基本的態度。
我們在跟孩子的互動管教上出了問題,基本上都是出在「如何看待生命」,我們如何對待生命這個部分出了問題,但是這個出了問題的責任不在你身上,為什麼?因為你也是從一個嬰兒長大到現在這麼大,你為什麼會這樣看待生命、對待生命,是因為你曾經被人家這樣看待、對待。
我們是怎麼長大的,就會覺得生命是怎麼一回事。
我的父母這樣對待我,所以我就會這樣對待我的孩子,如果我父母對待我的方式讓我痛苦的不想要活了,那現在我有小孩,我就故意相反,我父母什麼都管,我的小孩我就什麼都不管,但是「什麼都不管」是不是好的策略?到有一天你就會受不了:「我什麼都不管,結果這個小孩爬到我的頭上去」,然後就開始相信:我的父母什麼都管是對的;然後就從這個極端轉到另外一個極端。
譬如說小時候我們家因為爸爸的外遇,把家裡搞得雞飛狗跳,非常的痛苦,所以我就想:我作為一個男人,將來我結婚了我一定要忠於婚姻,我絕對不搞外遇。
但是有一天你覺得你的老婆實在是全世界最難搞的老婆,你實在快要被她氣瘋了,然後你就發現:如果有這種老婆,男人外遇是很正常的事情。然後你就開始同情自己的爸爸,然後你就會發現因為自己的媽媽也是一個讓人家受不了的女人;我爸爸因為受不了我媽媽,就像我現在受不了我老婆一樣,所以我發現我爸爸那時候會搞外遇真的是迫不得已,如果我有機會我也要搞外遇。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信念、我們的價值觀,它是會改變的。這種改變常常是在兩個象限裡面跳來跳去。我們生命自然成長出來的兩條軸線,一條是習慣;因為過去是這樣,所以現在也是這樣,這是習慣。另外一條線是渴望;因為過去沒有,所以我現在想要有,過去不是這樣,所以我現在想要是這樣,這個是渴望。
人的生命的成長
經常在這兩條線之間徘迴
一下子尋找習慣
一下子尋找你的渴望
渴望要不到,就回到習慣;習慣的不喜歡,就又跳到渴望。
如果生命沒有學習,或是所學習的東西沒有帶到一個人自我覺察的能力上面,你沒有越來越了解你自己,沒有越來越了解「生命」,那我們的人生就只有在「習慣」跟「渴望」之間跳動,不會有其他的選擇。
所以學習是很重要的,我們一定要重新看待生命。生命是透過一個男人跟一個女人的結合,然後女人懷孕經過生產;每一個生命的出生都是一個嬰兒,然後他要經過一個漫長的成長過程,才能長成一個成熟的生命。
我們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認為生命是屬於父母的,因為父母把我們生下來,所以父母擁有這個生命,但其實不是這樣。
父母是管道,
父母是一個過程,
生命經過父母而來到這個世界上,
但是生命不由父母來決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