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劉靜哲

靜哲老師的教師手札

已更新:2023年1月14日


(摘自哈佛蒙特梭利實驗教育雙周刊)


當我在寫著這篇文章的時刻,我正處於培訓課程第一階段的最後一個禮拜。六十幾位來自不同地方的學員參與了這一期的培訓課程。培訓的內容有著龐大而紮實的課程與資訊量,而學員們也被要求產出大量的「作業」,這些作業將會是未來與孩子們一起工作時的指引。


撇開這些似乎永遠做不完的作業不談,培訓的內容著實精彩。培訓中所談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如何「陪伴」孩子、「觀察」孩子。


我們不談教學,而是談生命。


在培訓的這段期間,我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她的孩子因為某些情況而不想上學,面對課業的學習也有困難。孩子問她:「為什麼我的同學就可以不來上學?」,或許很多家庭也正在面臨這樣的情況。


孩子在學校缺乏學習動機,對所有事情都不感興趣,做為成人的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


最令人害怕的地方是,時代的進步比我們想像的要快很多。每當我看著身旁經過的國中生、高中生,手上拿著比我還要先進的蘋果時(代表比較新的手機),我都會陷入短暫的沉思。你能夠想像嗎?在你我都還是那個年紀的時候,我們是處於什麼樣的一個年代。我記得我讀國中時,我的父母給比大我一歲半的姊姊買了一個最新、最方便的一個科技「BB Call」。有人想找你,只要呼叫你的BB Call,你就可以找一個公共電話回電給對方,當時就覺得這樣一個方式是多麼方便。然而現在已經完全不同了,在巨大、混亂的資訊中,孩子們無法產生連結,也沒有時間去思考為什麼我要接受這麼多的訊息?我學了之後可以做什麼?而周圍的大人也無法幫他們回答這個問題?所以就只能講「學習是為了你的未來,為了你自己」。


在培訓的課堂中,培訓師提到:


「我們知道現代的教育,是給孩子很多的事實、公式、答案、技術、專業,讓孩子去背誦、記憶,就像鸚鵡一樣的重複大人所教的東西,為的就是考試。我們的社會價值觀也讓我們去相信,通過這樣的過程,孩子好像學到了什麼,好像達成了某種成就一樣,他們已具備了信心以及知識。但這是一個致命的想法,因為知識不是只需要從背誦或是重複無義意的練習就能真正理解的。


孩子需要成為社會生產力的一部份,他們要融入社會,必須充份的了解他們的定位,要去連結自己學習到的想法,進而了解到如何去使用自己的技能,然後對社會能有所貢獻。因此與其給孩子雜亂無章的資訊或技術(區分科目、不同證照考試),我們要在他們的心智上給與一個連貫的、宏觀的視野,讓他們能將學習到的技術、資訊,用自己的推理性心智進行分析、分類,然後產生意義,這個就是宇宙教育在做的事。」


如果我們放任孩子的思緒不管,孩子將會在這廣大的世界迷失自己,而迷失的孩子,其內在的成長力量將會沒有方向而開始到處亂竄,直到他的內心崩潰。我們必須幫助孩子「定位」,我們要給孩子一張全景的心靈地圖,孩子能將他吸收到的一切放入自己的地圖之中,而在這一份宏偉包含全部空間(宇宙)與時間(從古至今)的地圖之中,孩子終將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要相信在孩子尋找自己的過程當中,他會去發展自己,而與此同時也將會發展出現今社會期待孩子所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


為了孩子,我們成人必須面對我們的恐懼(特別是選擇非體制教育的家庭),因為孩子走的是與我們非常不一樣的路,但我們必須要相信孩子那未知的未來也代表著無限的可能。我們要引導孩子的內在成長力量,那就是成為他自己,而我們只需陪伴在孩子身旁,渡過無數的歡樂以及挫折。看著孩子成長茁壯,我相信是我們為人父母最大的期望。




5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