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 劉仁州
紀錄 / 鄭宇宏
整理 / 劉曉芸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成為一個好學生、好人,追求「好」成為我們生活的目標。很多人果然很好,他們是一個好老公、好老婆、好媳婦、好女婿,但是可能「不快樂」。一個人要能夠感覺到「快樂」,要能夠感覺到「我是我,我是我自己」,要有能力及勇氣,去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需要,去追求內心真正想要的,才會有滿足快樂的感覺。
如果你有一個朋友很喜歡吃蘋果,他每天見到你,都會送你一個蘋果。但是你不喜歡吃蘋果,面對他每天送你的那一顆蘋果,你要怎麼辦?你是要接受?還是要拒絕? 拒絕他,你可能會得罪他,但每天都接受,家裡可能就會有一座蘋果山。你能不能平靜的跟他說:「謝謝你每天送我的蘋果,只是我不喜歡吃蘋果,我喜歡吃的是梨子。」
這樣的表達,你說的出來嗎?
有些人可能說:「這很簡單,我每天都在做。」但有些人可能打死也說不出來,因為他無法拒絕別人,無法表達自己。
「好」是考慮別人的觀點;「真」是考慮自己的觀點。
我們現在長大了,要先求「真」再求「好」,
要能夠先做真實的自己,之後才能與人為善。
沒有一段關係,重要到讓你失去自己。在關係裡面一再的忍讓、退讓、委曲求全,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我們失去了自己,一點都不快樂,這樣的關係存在有什麼意義呢?
所謂的「關係」,是包含跟所有人的關係,不是只跟某些人的關係。長大了,你跟父母的關係、你跟伴侶的關係、你跟朋友夥伴的關係、甚至你跟子女的關係,去弄清楚我們真正的感覺和需求,這是在生活中很重要的事。
很多人你問他們:「你的感覺和需要是什麼?」 他們是茫然的,他們比較知道別人的感覺和需求,但是自己要什麼卻搞不清楚,因為他很少去感覺自己。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你不知道要去哪裡走一走、可以去哪裡玩,但是如果你帶家人出去,你卻都知道哪裡好玩。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照顧別人是生活中最需要的。
但是反過來,如果很多人不關心你,不在乎你的需要,把你當作理所當然,你又覺得不舒服。我們希望別人尊重我們也是有感覺、有需求的,我們也去尊重別人的感覺和需要,但是這中間出了什麼問題,讓我們不能做真實的自己?
一個小孩子一但把自己的感覺跟需要提出來,就會期待一定要得到滿足。做為一個成人是:我要讓你知道我的需要,但是我不一定要得到。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