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劉仁州

做有力量的家長


孩子需要尊重,孩子不是私有財產,

孩子經由父母而來,但孩子不屬於父母,

父母是暫時的來照顧孩子,孩子的生命有自己的靈魂,

有一天孩子的靈魂要自己管理自己。


父母的身份是一輩子,教養孩子時間卻短時間的。生命的成長不是父母給孩子的,是孩子本身給自己的力量,就像一顆種子有著積極向上的力量。很多父母用心照顧孩子,但是很多父母的用心用力並沒有幫助這個生命發展,反而壓制傷害了孩子的成長,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力量的父母


看見生命的能力


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最大的痛苦是不被父母看見。內心有一個如黑洞般渴求:為什麼天天在父母的陪伴照顧之下,為什麼父母看不到呢?例子:朋友兒子高三,媽媽說自從上了高中,爸爸從來沒有正眼看過孩子一次,因為爸爸失望。


什麼叫看見?一個瓶子,真實描述是瓶子被看見了,但如果看著瓶子想著「為什麼不是綠色的?」「為什麼水沒有滿?」瓶子會不高興,並覺得沒有被看見。我們看到的孩子是「真實的孩子」嗎?還是我們看到的孩子是「我想要看到的理想中的孩子、我渴望的孩子、一個不存在的孩子」。


孩子會對自己很失望--我不是父母想要的


有的孩子活潑,可是父母想要一個溫順的孩子,很多時候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夠好、不夠完美。好多做父母的認為自己的責任,是放下自己的工作去幫助孩子成為自己想要的人。當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叛逆時,家長就焦慮恐懼,不知道怎樣教孩子。

有力量的父母

不要存心改變自己的孩子;

不要想去改變,

這是很重要的。


做父母更難的是相信孩子會越來越好,因為孩子本身就有力量。我們都是從孩子長大的,

但並不是父母努力就能讓我們長大。


父母要懂得怎樣跟孩子做朋友


孩子10歲以前,父母用高高在上的口氣勉強可以;過了10歲到20歲,父母不能要求孩子聽話。聽話的不一定是好孩子。孩子已經成為一個准大人,青少年階段「自我」開始抬頭,有了自己的價值觀。這個階段開始叛逆,經常有強烈的情緒對抗父母,也有的用沉默對抗;也有的在家拼命打遊戲,跟父母隔絕,因為不能交流;我說的你不聽,你說的我也不聽。


青少年是認識自己的重要階段,通過跟父母溝通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所以父母要表示關切,孩子拒絕跟父母溝通,父母會很傷心,但有時候父母一開口講話,孩子就會很痛苦。父母有發言的權利,孩子有做決定的權利。有的父母覺得孩子才中學生,怎麼能給人生做決定?


「你可以不聽話,但是你讓我把話講完」

孩子可以聽到但是不一定要聽從。


青少年要想成長的美好,父母必須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感覺追求自己的想法;父母不必到處為孩子鋪路、掃除障礙,這樣的做法是在剝奪孩子的生命力,不是在給他力量。青少年更重要的是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如果他的生活是自己選擇的,他就會積極努力去做,否則就會懈怠。


「做父母」更困難的事情是身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父母不要把眼睛只看著孩子;不是孩子要讓我們生氣,而是我會生氣,因為我有期待;當期待落空時就有情緒。為什麼我們會有期待?那是因為我們的生命有傷口,因為小時候的成長有傷口。當我們找到傷口,安慰它,告訴它,支持它,照顧自己內在的小孩時,面對自己真實的小孩,就不會生氣。孩子是來幫助我們的,幫我們找回失去的自己,幫助我們看見自己,很多父母只有軀殼沒有靈魂,還要把自己小孩的靈魂搶過來,把孩子的生命當做自己的生命。


只要你好了,你的孩子自然會好


父母很快樂,很有價值的把自己照顧好,孩子也會成長得很好。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都陪伴著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孩子長大後都不敢快樂,因為覺得自己快樂就對不起媽媽。如果父母犧牲自己成全孩子,孩子會很沉重。因此只有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好,活出價值和尊嚴,孩子才會重視和珍惜你,也會珍惜他自己。不要常常發怒,情緒管理是做父母的一個重要的條件,要察覺情緒不要發作情緒,要好好了解,要表達情緒不要發洩情緒。


做一個有力量的家長,一定要跟伴侶分享他的小孩。孩子不是一個人的,孩子是父母的結合,夫妻恩愛,彼此尊重,孩子就很容易聽話,因為父母是合在一起的;父母不和諧,孩子就會產生分裂,就對孩子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傷害。夫妻緣分結束,但父母的責任還在。爸爸媽媽不要競爭孩子的愛,結果會兩敗俱傷。做媽媽的要經常跟孩子說:要愛你的爸爸。


教孩子的一個秘訣,

是尊重孩子的另一半生命,

否則孩子會無所適從。



40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