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劉曉芸

成為自己有力量的內在父母


在學習生命成長的這條路上,我們時常說:「要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花很多的精力去發現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嘴巴上努力說要學習照顧他,但是又像無頭蒼蠅似的鬼打牆照顧,一段時間下來,沒有感覺到自己內在力量的進步,還換來更多受傷與挫折的感覺。


很多時候,我們太關注在「內在小孩」身上,以至於讓自己身陷於過去的情緒之中,影響到現在的生活。學習照顧內在小孩,很大的一個關鍵是要願意去成長自己內在父母的力量。今天的問題不是內在小孩有多少的傷痛,今天的問題是我們沒有一個有力量的父母去照顧這個內在小孩;所以即便發現內在小孩的存在,還是不知道怎麼跟他相處互動。


我們內在父母的能力,深受我們從原生家庭所經驗到的種種所影響,我們內化了自己過去的經驗,然後用同樣的方式在內心與自己進行自我的對話。即使我們現在已經成年,但是我們的內心還是用小時候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待自己。


如果我現實中的父母是一對有力量的父母,

那我可能自然而然會有一個有力量的內在父母;

但如果我現實中的父母是沒有力量的,

那我就需要下功夫去學習,學習成為一個有力量的父母。


「自我親職」這本書裡面提到:

「理想的內在父母給予愛、給予支持並滋養內在孩童。他接受、教導、激勵內在孩童,同時能感覺到內在孩童是一個獨立且獨特的自我。理想的內在父母知道『他不擁有內在小孩』。


理想的內在父母會引導和鼓勵內在孩童探索自己的天賦與興趣。隨著自我親職能力的進步,內在父母可以幫助內在孩童發現、發展他的天賦和特質,以及引導內在孩童走人生的道路。透過自我親職的練習,你也會加深關心與滋養內在孩童的能力,來幫助內在孩童建立一個高度的自我價值感。


內在父母努力的最終目標,或者說所謂的理想的內在父母,就是指學習如何去愛、支持、滋養自己的內在孩童。


當你願意對『內在父母』這個角色下承諾,你便能勝任自我親職你的內在孩童。」


我遇過很多人嘴巴上說:「我有在照顧我的內在小孩」,但是在生活中他的實際作為是忽視內在小孩,或是去找別人來照顧他的內在小孩。當遇到事情、當有情緒的時候,他沒有回到自己身上陪伴內在小孩,他讓內在小孩出來,情緒性的對別人說話;他忽略內在小孩的感受,去找一堆事情來讓自己忙碌,好讓自己不用感覺到內在小孩的感覺;他用指責、貶損、恐嚇、威脅的口氣跟內在小孩說話。


如果長期用這樣的方式跟內在小孩互動,書中繼續說:

「內在孩童沒有所謂的理想的形象,他只需要成為他自己,但因為內在孩童的聲音可能被壓抑、嘲笑、懲罰,他時常在躲到內心深處的安全地帶;又或者內在父母以「長大」的名義,讓內在孩童的聲音變得沉默安靜。


否認內在孩童自發性的情緒或感覺,會導致內在父母與內在孩童雙方都失去熱情與活力。

這會讓你對生活感到無聊、冷淡、沮喪;會讓內在孩童從積極的狀態,充滿喜悅、擁有向善向上的能力的狀態,轉變成消極的樣子,變成一個反抗、對抗的內在孩童。


如果不加以控制,主動去影響你的內在對話方式,消極的內在孩童可以把一個原本正常的成人變成一個衝動的揮霍者,或是一個酗酒者,他會導致各種成癮或強迫性行為,例如暴飲暴食、過度節食,或是藥物依賴。


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消極的內在孩童的能量會完全支配你的內在對話,這對內在成人與內在孩童雙方都很不利。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在孩童的聲音可能就消失於疏忽、忽視之中。我們不希望這樣的狀況演變成永久性的狀況--一個人永遠無法在生活中感受到快樂與喜悅。」


學習成為自己有力量的父母,

是我們在生命學習這條路上的最終目的,

先問自己有沒有意願為自己的生命承擔起內在父母這個角色,

再來看自己成為有力量的內在父母的能力如何。


「沒有內在父母的知識和邏輯思維能力,內在孩童的理解推理能力是有限的;沒有內在孩童感受情緒,內在父母便無法對情緒有反應或應變的能力。如果現在的你沒有像小時候那樣,對生活充滿活力與熱情,那麼是時候來呼喚你內心深處的內在孩童了。」


要將內心那個對生活充滿活力與熱情的內在小孩重新呼喚出來,

我們就需要有一個有力量的內在父母,

一個有能力給予愛、支持、滋養內在孩童的內在父母。



889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