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劉仁州
2013年7月8日
貴珠和我提前兩天來到吉隆坡,住進AKASHA新會館,這個每月租金高達六萬元台幣的會館,對潤崧、薇妮和團隊是一個好大的考驗,如何募集龐大的資金?如何運作這麼大的會館?
7月2日,清晨我陪薇妮到芙蓉(不塞車,一個多小時車程),她有個成長班要上課,我則會見一位老朋友廖神父,他是天主教檳城大修院的教務主任,現正放暑假,所以回芙蓉老家一個月。廖神父帶我認識一些他的朋友,也見到他的父親,聊了一些早年移民的事蹟。中午,跟薇妮的學員們用餐,她們對我這個老師的老師很好奇,也勇敢地提出她們生命最痛最無助的點,請我給她們點撥。
同樣這一天,在上海的崇明島,凌晨3點半,天色還黑黑的,華人行動成員們都把自己大大的行李箱搬到門口,海海、囡囡、李先生(囡囡的爸)幫忙叫了車子送大家到上海浦東機場,全部成員從上海飛往香港。
抵達香港後,馬來西亞成員轉機飛高雄。前後14個小時的上下巴士,上下飛機,終於在傍晚順利抵達高雄。曉芸和靜哲接機,碧玉、凱元及國霆住進我們家,川紫、凱琳及慧玲住美珍老師家。
其餘來自大陸、香港、台灣的10幾個人,在香港轉機飛往吉隆坡。抵達時已天黑,偉傑接機,帶大家坐巴士到KL Central,再坐捷運,才到AKASHA。
自此,我們進入一個不同階段、不同形式的田野服務。在大陸,我們開疆闢土、各顯神通;在台灣和馬來西亞,我們則是配合和支持當地團隊既有的工作,而且是他們已經計畫好和既定的行程和角色。
在台灣,台南家庭EQ協會暑期的少年營(小學生)和青春營(國中生)緊鑼密鼓的籌備中,華人行動要承擔的是課程內容的部分。於是一方面要適應新環境、新的群體,跟各地舉辦見面分享會,另一方面則要開會討論、研擬活動帶領的計畫。
碧玉:「知道了我們未來15天的行程,是要打體力戰的營隊,頓時感覺還蠻擔心的。開完會,了解華人行動只負責課程部份,其他一些行政工作都由青年志工負責。抵台的第一天和第二天華人行動6位成員都在辦公室討論課程設計,這種感覺很好!大家一起討論、一起設計、互相提醒盲點、提出的建議或想法都被允許討論。期間曉芸還為我們安排了一場華人行動分享會,府城小小一日遊及高雄一日遊。」
慧玲:「我們做火車去高雄拜訪學習型家庭發展中心辦公室,簡單而豐富的歡迎會。午餐後,我們分享為什麼參加華人行動及我們的成長。我分享參加的原因是我想整理生命、想出國,此時無意間勾出了我對台灣的情意結。那是我在十八歲中學畢業時,因經濟因素也聽了媽媽的話,說女孩子不應該讀那麼多書,於是我放棄了到台灣深造的機會。講的時候,我的淚水不經意地滑落下來,這才發現過去被遺忘的感覺浮出來了,生命的問題,可以藉著述說自己的故事,在不知不覺中找到生命被隱藏的部分,透過覺察,找回遺失的自己,拼回生命的拼圖。」
馬來西亞的AKASHA,多年來都是以七月為學習月,活動項目繁多:周日(七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改變從我開始大會」,因為華人行動的到訪,在星期六加開一天的「生命圖書館」,請原創者丁非當主持人,有六位人士當圖書,其中三位是華人行動的丁非、陳業玲和呂妙倫,剛好是兩岸三地都有代表。我是大會的主題演講者,講題是「我不完美,但我很好」,李岳玲是大會生命故事分享者。下午則是工作坊,我和許勇各帶領一個工作坊。兩天的活動都是在AKASHA的新會館舉辦,週六約有80人,周日有100人,兩天的中餐是薇妮的大姊當主廚,華人行動傾力相助。
妙倫:「第一天,我當了一整天的活圖書,連續講了三場自己的生命故事,雖然講到喉嚨很乾,但是透過講述,我再一次整理了自己的生命,也很感謝大家給我的肯定和鼓勵!第二天,我是在廚房當了一整天的後勤人員,準備100人份的午餐,終於知道為什麼在飯店裡會專門請切菜工和洗菜人員了!!華人行動訓練我們的能力真的是越來越多了!下一周,又是滿檔的行程,真心付出,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期待接下來的挑戰!」
業玲:「生命圖書館,這天我對三批讀者分別做了三次講述,讓我感到高興的是每次都有最少一位讀者被觸動,回應說她們的經歷與感受和我的很有共嗚。有一位讀者在整天的活動結束後找我個談,她說她在聽我的故事時,一直強忍著眼淚,因為我的故事碰觸了她成長過程中的很多傷痛,我跟她談了大概一小時,看到她的眼神愈來愈顯得有力量,讓我感到很欣慰。」
藝嘉:「一年多前,來馬來西亞參加種子工程生活營時認識的一位女士,這次在大會第一天早上,一見到我就抱著我哭了起來。一年多前她母親剛去世不久我認識她,這次再看到她後,能聽她的生命故事,讓我觸動及讚嘆,生命在一年多的學習治療能有如此的改變,真替她高興。她跟我約再有一次的談話,針對跟弟弟的方面我們作了一些分享,看著她放鬆的發亮眼神,祝福她在學習這條路上越來越輕鬆自在、有自信。」
週四晚上,我有個靈感,發起一個討論會,題目是「生命工作者如何在現代社會中生存?」許勇在心得上寫著:「我和丁非是華人行動唯有的大陸學員,希望未來成為生命工作的開創者。林潤崧老師談到了當初自己如何開始做生命工作以及創辦AKASHA的經歷,劉老師對我們說:『生命工作者重要的是,不要為“生存”和“金錢”工作,而要為“生命”工作』。可是在目前的環境中,要生存下來就是頭等大事,要放下對金錢的不安全也是一個重大挑戰。劉老師提出類似台灣和馬來西亞的做法,採用邀請捐款的方式,在志同道合的團隊中,每人每月小額的捐款支持,維持生命工作者基本的需求。第二天來自香港的業玲對我和丁非說,如果我們決心做生命工作,她願意成為每月捐款支持我們的一份子。聽後真的好感動!雖然還沒有完全明白到底如何在大陸開展生命工作,又能保障自己的生活過好,但我會進一步思索!」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