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劉仁州
2013年 9 月2日
27日,我和妙倫從台灣,貴珠、藝嘉、玟瑛、岳玲、乃瑋、雅之等從馬來西亞,差不多時間抵達香港,業玲到機場歡迎我們,帶領我們坐兩趟大巴來到大嶼山的梅窩碼頭,梁小慧在那裏等著我們。
我們推著眾重的行李,沿著銀礦灣海灘,步行了半小時,來到衛理園避靜中心。爬一個陡峭的斜坡,進了衛理園要到宿舍,還要爬近百階的階梯,真把我們累壞了。然而,站在房間門外,眺望高山和海灣,真是美極了,一切的辛苦都值得。
30日,玉雲和馬來西亞六位學員,凱霖、川紫、慧玲、碧玉、凱元、國霆,從台灣,丁非、許勇、映竹從馬來西亞飛抵香港。華人行動再度大團圓。
映竹:「這次因為簽證的問題大多數團員都提早離開了吉隆坡前往香港,剩下許勇、丁非和我留守Akasha。日子雖然清閒,我的內心卻波濤洶湧,也許因為有了許多自己思考的時間,面對真實的自我也等於面對自己人性的缺陷和過去的無知,也想到許多未來必須去面對的問題和挑戰;我試著靜坐找尋答案,內心卻一直無法平靜。這樣的心情持續了一兩天,直到我想起薇妮老師給我的提醒,『今天是一個新的美好的一天,珍惜每一個今天,活在當下。』我於是決定放下心中的混亂,讓我在吉隆坡的最後幾天不要留白。」
華人行動台灣組六人,在曉芸、麗雪、亞澐、月華的陪同下,到台東太麻里三天兩夜,觀賞金針花海、台東日出,同時也評估在台灣的田野服務。
碧玉:「台東行,評估會上每位隊員都真誠的說出自己內心的感覺,從中也讓我看到自己的積極度不夠,很多時候都是在等待別人的安排沒有主動的去思考自己能夠貢獻什麼,一旦進入舒適圈就會變得懶散。」
川紫:「這三天,在曉芸的帶領下,我們在不同的時段進行評估會,第一個環節填寫在台灣每天不同時段的活動,是要驗收自己有沒有做到服務時間,團隊時間和個人時間,是否取得平衡,然後分享各組服務期間的心得,和可以改進的地方,同時分享自己對馬來西亞其他五位成員進一步的認識,好或不好的。第二個環節是讓我們知道每一組用了多少經費。最後一個環節,我們檢討第二屆華人行動在台灣服務期間的整體的表現和意見,還有對第三屆華人行動在台灣可行的服務方式等等。」
慧玲:「我對自己在臺灣的這兩個月學習,在面對自己的情緒時,學習掌握回自身的力量不受外在影響我的心情,調整自己,讓自己更往內探索,尋找情緒的按鈕及我的傷口,切割不屬於我的情緒或問題,只為自己的生命或情緒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不是一直自貶覺得自己有問題,我不好。在面對著無法突破改變的自己,我有所領悟要溫柔的對待自己愛自己,理解,接納自己在當下的現狀。相對的,當我在對待每一個生命時,我能以溫柔的愛尊敬生命,也能更理解,接納,包容他人。評估會中,我們就對臺灣組的華人行動成員,及對當地的服務地點給予回饋、讚賞、並建議哪一方面可以改進。我們也探討他人捐錢給華人行動的原因,能打動捐款者可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因為『人』,親人,朋友或他人對我們的信賴及支援,另一點因為『事』,捐款的人覺得我們的服務活動説明到生命的成長是很有價值意義,值得幫忙。」
凱元:「回顧這一周,主要是在針對這兩個月我們兩組在馬來西亞和臺灣的田野服務進行評估和檢討。對於在臺灣的服務,我發現自己缺乏自發性,身為一位生命工作者我似乎忘了我應該扮演的角色。也許這是因為我從沒真正去思考我對生命工作的定義是些什麼,我開始問自己,何謂生命工作者?在某一天的靜默我突然有個想法,生命工作者或許可以被稱為生命的代言人。我不止要著重於“工作”,我也需要活出我生命的意義,利用自己的生命去影響別的生命,但不把刻板的理論套在他人身上。在這同時,我們能夠無時無刻得到生命經驗的累積。」
在香港,我們也是進行了上一個階段的評估,從田野服務的精采談起。玉雲:「下午進行『馬來西亞、台灣田野服務的評估會』,我們談服務中的亮點(Highlight)、省思和對下一届華人行動的建議。經過四個多小時,大家分享了許多感人的體驗和難得的發現。我覺得許多同學都變得不一樣了,藉由服務的磨練,感覺更敏銳、細膩,內在能自省、反思,態度變柔軟、謙和,真的是『士隔三日當刮目相看』」!
藝嘉:「回顧這兩個月中有那些事是可以有所不同的地方,我發現了一個地方是當我有不舒服我需要更直接的表達,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喜歡衝突的人,我常把不舒服放在心上慢慢消化,但在工作中如果我依舊是這樣的習性會讓工作進行中增加我自己的困難,另一個發現是我對服務過的對象那份責任似乎是讓我在服務期間造成自己隱藏壓力的一部分,在靜默時發現自己那些行為是一種想掌控、強求按照自己意願的慾望,我忘了生命是一種緣份,我想強求是自己內在的問題,跟我過去生活有關感,謝這樣的發現讓我修正自己更處在當下,珍惜每一次的生命的相遇盡力而不強求,學習真正的隨順。」
岳玲:「馬來西亞的服務和學習是非常珍貴的,潤崧和薇妮兩位老師及諸多支持者,經過八年篳路藍縷,艱辛開創經營AKASHA家庭學習行社群機構有成,華人行動才得以受到機構重視,讓我們透過此機構的多年生命成長課程的耕耘,為機構的學員、學員的親朋好友,以及經由各種訊息傳遞而報名參加的人們做生命工作﹔感恩服務期間受到機構成員們細心的照顧。也感恩在芙蓉市的朋友們鼎力相助華人行動的服務,以及所有信任我們而敞開的生命,我在每個生命故事中得到許多啟發,更珍惜擁有。」
雅之:「回想起過去的自己情緒起伏相當大,也常常不自覺得外顯出來,從沒去顧慮過這會不會帶給其他人困擾,也沒去想過這會讓旁人對我有什麼印象。但在衛理園這優美的環境裡,我感覺到自己最近的心相當安逸,內心也很平靜,做起事來比較不慌不忙,也能循序漸進的去完成每一項事情,這讓我感到相當快樂。『當心是平靜的,內心是安穩的,做事就是快樂的。』這是這週對自己很重要的一個發現,我也會學著如何讓自己更平靜自在,能有情緒但不外顯。」
玟瑛:「過去在快速變動的產業社會與職場,我以『同』的認知與做法,驚人的體力與韌性不斷衝刺,無暇去瞭解每一個人的獨特性與深層的價值觀,訴求於效率與成功。短期來說,可以展現令人驚嘆的結果,但長期而言,卻是讓人陷入痛苦的深淵。在生命工作華人行動中,學習接受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生命特質與原貌,從內在的探索中,認知生命的不完美,突破僵化『安全』的框架。設立健康的界限,維持住生命能量,自然歡喜地發散,凡事盡力而不強求。最近清晨沈思時,突然心中閃過『寬』,或許這是突破自我框架的憧憬與期待。」
妙倫:「自己對突然的被遣送回台灣,突然的被迫要離隊,感覺自己好像是被排擠在外,那落寞的情緒,原來是自己一直壓抑著,不願意去正視它!再次看到自己是個非常好強的人,不允許自己在事情發生的當下,馬上表現脆弱和憤怒的情緒,還是習慣壓抑,用自己不自覺的方式,發洩在日常生活中。以為逃避當下的感覺,可以讓事情比較圓滿,但其實,沒有適當表達我的情緒,我的感覺,只會讓自己負面情緒變本加厲的累積,其實是很容易殃及身邊無辜的人,也會讓自己的身體出現一些負面的警訊。」
許勇:「在華人行動服務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有許多人不能去談論自己的家,因為那裡有痛。我認為,一個人要想感受愛,就要先找到掩蓋其上的痛和恨。當我們去談過往的受傷,並不是要抱怨父母,也不是控訴和指責。而是透過探索去接納曾經的這些傷痛,去瞭解背後的原因,學習重新看待過去,而不讓小時候的印象影響我們今天的生活。」
31日,香港好友梁振球和陳鳳明來到梅窩衛理園,給華人行動講了一堂課「香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丁非:「振球、鳳明夫婦的祖輩從大陸遷徙而來,他們兩人是大學同學,之後又一同到英國留學,兒子在英國出生,但是當大批香港人移民到外國時,他們反而帶著兒子回到香港,令家人很不解,不過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不希望兒子將來不會講中文。他們的分享以香港主權和命運的變化為主軸,真的感覺是在講述香港的生命故事,與我之前所設想的背景介紹、基本資料、社會問題等常規內容不太一樣,他們與香港同呼吸共命運的態度和行動令我十分感動。」
藝嘉:「在他們分享當中突然讓我有很大的發現,我發現我不只是在聽香港的歷史,他同時也讓我連結到華人世界的源頭,好像一幅家庭圖呈現在我的眼前,香港在當初被割讓後像是一個被送養的小孩,而台灣,馬來西亞華人也都像是被迫離家的孩子,每個地區因不同原因造成對中國不同的情結,就像不同孩子看著父母有不同的期待,但真正過去的歲月有多少故事需要了解,而我們了解多少,了解自己國家的過去也等於了解自己身為華人的根源,這次加深我體會到一個地區變化的影響力,感謝他們的分享。」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