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劉仁州

看你不爽,是我有問題


(摘錄自「昌哥網路平台訪問劉仁州老師」,文字整理/劉曉芸)


常常我們講:「我看那個人不舒服、我看他不爽」,其實我們看別人,好像是他們造成我們很大的煩惱,但事實上不是對方有問題,是我有問題!


情緒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內涵,常常當情緒不穩定時,看見某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就會看不過去、就會生氣、看了會很討厭,有些時候我們就會想批評他、責備他,甚至是遠離他。


真正的問題不在對方,真正的問題是在我們自己。


你為什麼看到這個人、這個事就會有這麼多不舒服的感覺?你這個不舒服的感覺是從哪裡來的?


很多時候跟我們小時候所經歷過的事情有關。我們的生活中主要出現的人,像是父母、其他長輩或者兄弟姊妹在相處的時候,家庭是怎麼樣的一個氛圍?他們是怎麼照顧你的?他們是喜歡你還是不喜歡你?他們是接受你的所作所為,還是他們經常挑剔?


我所處的環境,還有環境中的他人對待我的方式,慢慢的因為時間的久遠,它會沈澱在我們的記憶之外,它會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然後它會像我們生活中的不定時炸彈一樣,從潛意識裡操控我們面對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


也因此當我們看到一個人,他講話的方式、他做事情的方式時,會感到不舒服,這個「不舒服」的感覺並不是因為對方而產生的。如果你覺得是對方讓你不舒服,你就把這個不舒服的原因歸咎於對方,會認為「都是你這樣講!都是你這樣做!所以你讓我很不舒服!」,但事實上是你不喜歡有人這樣講話或這樣做事。在你還沒有碰到這個人、沒有碰到這件事之前,你對這樣的不喜歡早就不存在了。這個人的出現,只是把我們潛意識中的那個部分呼喚出來。


「可是這個孩子的房間就是亂七八糟,難道是我的問題嗎?為什麼不是他把房間整理好就沒事了呢?」看到房間亂七八糟不一定就要生氣、不一定要批評孩子,父母可以耐心的了解他。亂七八糟是父母認為的,孩子是否認同父母所謂的亂七八糟?如果孩子自己也認同房間這樣是亂七八糟,孩子可能就會覺得不好意思,他也可能會告訴父母:「我也知道,我等一下會收拾。」但是如果孩子不認為這樣是亂七八糟,因為父母認為的整齊乾淨的標準跟他的不同,孩子認為他的房間這樣,他可以接受,是父母無法接受他的房間。


所以父母要問自己「為什麼無法接受亂七八糟的房間?」因為在內心深處,父母覺得這是不允許,父母不允許自己這樣,所以父母也不允許別人這樣。


如果我們的注意力和關注都在別人身上,

我們就永遠注意不到自己。


所以我們心情不舒服、我們有情緒、我們對人有一種看不下去的感受,這個時候如果自己有那個警覺性「不是對方有問題,是我有問題」,那我們就會把注意力拉回來看自己。為什麼這個事情讓我看不下去,我到底怎麼了?


這些內在的感覺和需求造成了我們的行為。有些人是因為環境、因為父母的要求,有些人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在那個當下內在的渴求,而這個渴求創作了我們的行為。


當我們察覺到原來是因為這件事對那個人有情緒之後,接下來我要怎麼做?


我們要學習去看見小時候到的自己,

去喜歡他、去欣賞他,

並願意花時間去陪伴當時渴望被看見的那個時期的自己。


例如一個爸爸看不慣小孩有一點不舒服就請假,當這位爸爸向內看自己,他發現是因為小時候他會努力不請假,為了得到全勤獎,因為爸爸覺得自己不太可能再得到其他獎項,這是他唯一可以拿到的獎;這位爸爸是那麼的渴望被看見、渴望得獎、渴望被別人羨慕或者尊重。


所以這位爸爸要跟自己的內在小孩對話,告訴他:「我知道你這麼認真的去上課,再不舒服也要去上課,是因為你希望被看見、你希望被喜愛,那我看見你了、我喜愛你,然後我也要告訴你:『你可以不用這樣』。」意指你不舒服的時候你可以跟我說,我可以讓你不用去上學。


如果小時候的自己有被看見、有被喜愛的、有被肯定的,而且有告訴他:「你是可以不用去得這個獎的,其實你有很多的才華,你有很真、很美好的部分。這些美好的部分不一定是學校的成績可以把你彰顯出來,做為你的關照者、照顧者我看見你了,我很肯定你這方面的才華。」


每次覺察到自己的不舒服的時候,花時間跟自己對話,那這樣有可能當你下一次再看到自己的小孩不去上課時,你就不會有那麼多情緒,因為你允許了自己,所以你也可以接受了別人這麼做。


回頭看見自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候不是一下子就找的到「關聯性」。你去找你不一定找到,但是你還是要去找。也就是說你不能說「我去找了,我就一定會找到」,能夠找到當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像有些人可能會來找人聊聊他的困擾,透過聊自己的過程中,去看見自己、發現自己。我們也可以從他的小時候來整理他的課題,他分享的對象可能因為有對情緒、對生命有學習過,產生直覺來引導他思考:「你這個問題很有可能跟某件事有關,是你曾經經歷過的、渴望的」,也可能對照年齡,「你的孩子在國小時請假、而你當時是國小得過全勤獎。有沒有可能在當下你在家經歷了什麼事情讓你堅持要得全勤獎?」


我們要常常談論自己,因為在談論自己的過程裡面會有蛛絲馬跡。而且你談論是要有人聽、有能力聽懂你的人,對方還要有能力能夠跟你提問。


看見自己是很重要的方向,但是我們要願意去靜下心來,特別是生活遭遇到痛苦、遭遇到打擊、有人惹你生氣、有人讓你不舒服,這個時候怎麼去看見自己,看見自己曾經遭遇過的、看見自己渴望的,然後好好的去跟自己對話、好好的愛惜、疼惜自己。




372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