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04月24日
撰寫:劉 仁 州
4月20日,我從馬來西亞經香港飛南京,晚上九點抵達新街口附近酒店,加入了華人行動的行列。隔天傍晚,熊明玲也從上海抵達加入了的行列。
明玲是大陸參加第五屆國際生命行動的學員,去年11月開始前往印度參加前期的培訓,並在印度外出實習服務。今年一月跟著小組出發到非洲,共拜訪了三個國家:肯亞、烏干達、蘇丹。
翠菁:「聆聽明玲分享她在在蘇丹、肯亞、烏干達這些國家服務的心得與趣事,聽到很多我熟悉的異國朋友名字,激起了我很多的回憶,也感受到明玲生命成長的喜悅,更讓我看到成長的力量。」
偉傑、語慈算是第一次來中國大陸,當然有適應上的問題,但是其他的成員,也產生些微的不適應。主要是前幾天,我們還在台灣澎湖島那海闊天空、碧藍大海、人口不多的地方,一下子來到南京,這個全力準備迎接2014年世界青年奧運會舉辦的城市,到處都是工程在進行,塵土飛揚,交通擁擠,人滿為患,加上生活態度上的差異,大家要一下子適應過來,確實不容易。
語慈:「見到劉老師夫婦在大陸的朋友,很開心、也很新鮮,說話都挺有趣的!不過也發現有時真的很不容易聽懂他們在說什麼。和朋友聊天的時候還可以,但是到外面買東西,就讓我特別緊張,明明說的都是中文,但總覺得好像到了不同語系的國家。有一次買餐點要付錢時,沒聽懂服務員說多少,我就開始緊張,掏了錢,結果全拿錯,那服務員笑了,然後她好心的再跟我說一次多少錢,並且語調清晰,我帶著有些丟臉的心情,遞了正確的錢數給她。我告訴自己,要放寬心去接受和自己不一樣的文化和生活習慣,也要尊重這裡的人與文化,甚至要學習接受自己以往無法認同的地方。」
麗雪:「華人行動大團隊在南京共同生活一個星期,是很溫馨的安排,讓我們在中國大陸的服務之前能有個緩衝期來適應大陸的食物、生活方式、口音與文化。我一開始比較難適應的是食物口味偏鹹、油膩,外食缺少蔬菜,點的食物味道跟想像中有落差,環境不熟悉找不到便宜又好吃的餐館,感覺這邊的人很習慣走路,為了吃頓飯要走很遠的路,變成是我們每天的運動。」
張玥:「在明玲加入之前,我是華人行動團隊唯一的“在地人”,似乎有一份應盡東道主之誼的責任。台灣的服務結束之後,大家馬不停蹄的長途跋涉,來到南京,旅程勞累,又對這裡的食物、環境、交通產生許多的不適應,有好幾個人的身體出現不適。我聽到大家的抱怨,雖然能夠理解那份不適應的心情和在這裡生活的辛苦,但作為“東道主”與“在地人”,聽了是有不舒服的感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是在這片土地長大的,我也是南京的一部分,聽見別人說南京的不好,也好像在說我的不好;同時也有許多懊惱,為什麼沒有辦法讓大家體會南京“好”的一面。安靜日那天我讀到:“任勞者必堪任怨”、“隨遇而安,隨緣奉獻”、“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之後,我也釋懷,也接受了,我盡力做我能做的,不怕別人失望,也不因別人失望而責怪自己。換一個角度看,大家的回饋,讓我有一個機會瞭解自己的城市和瞭解自己,也讓我看見,本地裡的人們生活的辛苦和偉大。這仍舊是我深愛的土地,我要用更多的耐心和包容去發現她的美。」
4月18日是曉芸的生日,她說:「生日當晚,翠菁提議玩『優點轟炸』遊戲,讓壽星我先說自己的優點,然後其他人再補充。其實我內心裡知道自己的優點,但是每當我遇到困難或是受人攻擊時,卻也很容易貶損自己,所以常常得內傷。述說自己的優點,老實說對我不難,但是平時的我,沒有辦法讓自己這麼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好,說著說著我開玩笑的說了一句:『一年365天裡,364天中我都在地面上,只有生日這天可以有飛上天的感覺。』哪知這句話說完,淚水也落下了。」
對於來自台灣的我們,長江是在地理課本上的。於是有一天,大夥兒決定去看真實的長江。我們搭公交車跨越長江大橋,再到江北的浦口碼頭,搭渡輪跨越長江回到江南。美麗的夕陽,涼涼的晚風,是一個很愜意的出遊,也感覺跟大陸的生命更為貼近。
24日,星期日,我們在大陸的服務正式展開。先發隊伍是徐州小組:麗雪、曉芸、語慈(明玲五月初加入她們),接著是上海小組:翠菁、珊珊、張玥、靜哲。最後是南京小組:貴珠、我、藝嘉、偉傑,我們也搬到新街口附近的一家酒店公寓,安頓好我們的新家。
出發前,劉老師的叮嚀,此趟外出服務:
原則 - 平安、健康、快樂、成長
態度 - 謙虛、服務
方向 - 與「自己的真實」自在相處、與「他人的真實」自在相處、與「情境的真實」自在相處,要達到上述情形,需要很深的「接納」與「尊重」。
這一天,大家依依不捨相互道別,全員再次見面的日子是6月15日,在香港的會合。
Comments